[發明專利]一種油性助劑的脫硝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94579.1 | 申請日: | 2019-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9725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董仕宏;吳倩倩;何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仕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4 | 分類號: | B01D53/14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樺 |
| 地址: | 215137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性 助劑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性助劑的脫硝工藝,包括:對廢氣通過吸收液進行洗滌,吸收液通過包括:亞砜化合物、乳化劑、水乳化獲得,向洗滌后的吸收液中通入含氧氣體、堿性物質對洗滌后的吸收液進行中和,對中和后的產物進行分離,分離后的亞砜化合物進入乳化器中循環使用。本發明不使用消耗性氮氧化物吸收藥劑的情況下,循環使用油性脫硝助劑的工藝,從而降低了脫硝的藥劑成本;相對于使用常見亞砜類物質脫硝的工藝,如使用二甲基亞砜等,存在的價格較高,且溶于水,造成與脫硝產生的液體分離困難等缺點,助劑成本低廉,難溶于水,可以從最終產物中分離后循環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化工、材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油性助劑的脫硝工藝。
背景技術
氮氧化物(NOX)主要包括NO和NO2是導致酸雨、破壞臭氧層、形成光化學煙霧、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嚴重威脅人類的生活環境。
X主要來源于煤的燃燒,燃煤煙氣排放的NOX約占全國NOX總排放量的90%。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且超過8090的煤炭用于燃燒,擁有較大的NOX排放基量,預計到2020年,NOx排放總量將超過2900萬噸。
脫除煙氣中NOX的技術可分為燃燒前脫硝、燃燒中脫硝和燃燒后脫硝三類。燃燒前脫硝是通過一定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對燃料進行前處理進而達到NOX減排的目的;燃燒中脫硝是通過改變燃燒條件或燃燒方法等手段降低NOX的生成量,包括低氮燃燒、低氧燃燒、分級燃燒、煙氣再循環等技術;燃燒后脫硝是通過一定的方法除去排放煙氣中的NOX,主要有干法和濕法兩類。干法中的SCR技術成熟、脫硝率高是目前國內外工業脫硝的主導技術,但存在投資高、催化劑再生貴用高、氨易逸出等問題。和干法相比,濕法脫硝技術具有投資低、二次污染小等優點,是脫硝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濕法洗滌技術一直以來具有投資與運行費用低、設備構造簡單等優點,并且己在煙氣脫硫上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由于燃燒系統排放煙氣中的NOX, 95%以上以NO的形態存在,NO難溶于水,傳統的濕法洗滌技術并不適用。
因此,需要先將NO轉化為水溶性好的物質,再經吸收液洗滌才能有效去除,其中,將NO轉化為NO2,或者形成溶于水的物質成為該技術的關鍵。氮氧化物主要由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氮(NO)組成,其中一氧化氮占大部分比例,不像一氧化氮的低溶解性,二氧化氮具有較好的溶解性,因此,將一氧化氮轉化為二氧化氮、或者形成溶于水的物質,就可以用已知的諸如堿液吸收等工藝,將其吸收。但是類似工藝都需要消耗氮氧化物吸收藥劑,增加成本。
亞砜類物質,可以結合HNO2和H2SO3等不穩定中間產物形成穩定絡合物,通過氧化該穩定絡合物,可以生產HNO3和H2SO4,從絡合物上分離,從而使亞砜可以重新結合新的污染物分子,達到循環使用的效果。目前常見的亞砜類物質,如二甲基亞砜等,往往價格較高,且溶于水,造成與脫硝產生的液體分離困難,降低了亞砜類物質脫硝工藝的使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性助劑的脫硝工藝。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油性助劑的脫硝工藝,包括:
將除塵、脫硫、氧化后的廢氣通過吸收液進行洗滌,其中:吸收液通過包括:亞砜化合物、乳化劑、水乳化獲得,
向洗滌后的吸收液中通入含氧氣體、堿性物質對洗滌后的吸收液進行中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仕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仕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945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