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石油鉆采固廢處理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93338.5 | 申請日: | 2019-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021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曾春林;梅梅;余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9B3/00 | 分類號: | B09B3/00;B09B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彭啟強 |
| 地址: | 4011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石油 鉆采固廢 處理 設備 | ||
本發明屬于石油固廢生物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石油鉆采固廢處理設備,包括傾斜設置的罐體和分別安裝于罐體兩端用于支撐罐體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罐體內壁設有若干螺旋狀的攪拌葉片,第一支架上安裝有轉動電機和與轉動電機輸出軸傳動連接的減速箱,減速箱的輸出軸與罐體固定連接,罐體于料口位置滑動安裝有端蓋,端蓋上開設有窗口,端蓋于窗口內鉸接有擋板,窗口內還活動穿設有前小后大的進料斗,進料斗上方設有破碎機,第二支架于料口下方固定安裝有U形接料斗,U形接料斗底部開設有矩形通孔,第二支架于U形接料斗下方傾斜設有接料斗。其目的是:解決現有的固廢處理設備結構缺陷導致的降解速度低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石油固廢生物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石油鉆采固廢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生物降解反應器是一種通過微生物降解的方式將目標物降解的反應器,在對石油廢物進行處理時,常用到生物降解的方法,能夠將石油廢物所造成的污染降至最小,石油廢物主要是指開采時的廢棄原油以及沾滿原油的泥漿;現有的石油固廢物生物降解反應器主要是通過攪拌過程將石油廢物與石油降解工程菌反應。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號:CN203556625U)公開了一種石油固廢物生物降解反應器,包括裝置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主體的上端外表面一側設置有進料漏斗,所述裝置主體的一側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設置有出料管,所述裝置主體的另一側外表面固定安裝有電動機與排氣盒,所述電動機位于排氣盒的上方,且電動機的數量為兩組,所述裝置主體的內部靠近進料漏斗的下方設置有加熱室,且加熱室的下方設置有粉碎室,所述粉碎室的下方設置有降解室。
上述專利中,物料掉落到降解室后,靜置在降解室內,物料之間相互重疊,與石油降解工程菌接觸面積小,降低了降解速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石油鉆采固廢處理設備,用來解決現有的固廢處理設備結構缺陷導致的降解速度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石油鉆采固廢處理設備,包括傾斜設置的罐體和分別安裝于罐體兩端用于支撐罐體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罐體內壁設有若干螺旋狀的攪拌葉片,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裝有轉動電機和與轉動電機輸出軸傳動連接的減速箱,所述減速箱的輸出軸與罐體固定連接,所述罐體于第二支架對應的一端開設有料口,所述罐體于料口位置滑動安裝有端蓋,所述端蓋上開設有窗口,所述端蓋于窗口內鉸接有擋板,所述窗口內還活動穿設有前小后大的進料斗,所述進料斗上方設有破碎機,所述第二支架于料口下方固定安裝有U形接料斗,所述U形接料斗底部開設有矩形通孔,所述第二支架于U形接料斗下方傾斜設有接料斗。
進一步限定,所述罐體為分為內外兩層、內外兩層之間設有夾層,所述夾層內布設有電熱絲,所述夾層內還填充有導熱油,所述罐體外壁包覆有隔熱海綿。這樣的結構設計,通過電熱絲對導熱油進行加熱,從而對罐體內部進行加熱,提高罐體內部的溫度,加快降解速度。
進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支架的前方還設有第三支架,所述破碎機固定安裝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上固定安裝有伸縮液壓缸,所述伸縮液壓缸的活塞桿與進料斗固定連接,所述進料斗上一體成型有截面呈L狀的弧形拉塊,所述端蓋于弧形拉塊下方設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自由端設有與弧形拉塊相匹配的倒L形擋塊。這樣的結構設計,只需要一個伸縮液壓缸即可同時帶動端蓋和進料斗完成三個不同工作階段的位置調節,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節約成本。
進一步限定,所述端蓋邊緣固定設有多個耳板,所述第二支架于耳板對應位置安裝有滑動桿,所述滑動桿穿設在耳板內,所述滑動桿自由端固定安裝有擋塊。這樣的結構設計,通過滑動桿對端蓋進行支撐與定位,避免端蓋的位置在移動過程中出現偏差;擋塊為端蓋的最大向右移動位置進行限定,避免端蓋脫離滑動桿。
進一步限定,所述滑動桿上還固定安裝有限位環。這樣的結構設計,通過限位環對端蓋的最大向左移動位置進行限定,避免端蓋直接與罐體接觸,導致罐體帶動端蓋轉動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未經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9333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