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模復合的光機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92159.X | 申請日: | 2019-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827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微微;廉黎;于云翔;杜海亮;金宏森;朱亮;王佳佳;王敬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航無線電測量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S17/02 | 分類號: | G01S17/02;G01S7/481;G01V8/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1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系統 | ||
1.一種三模復合光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式主鏡(3)、卡式副鏡(2)、卡式補償組(4)、望遠后組(5)、紅外物鏡后組(8)、激光接收后組(7)、雷達接收后組(1)、分光鏡(6);
所述卡式補償組(4)用于壓縮卡式副鏡(2)出射光束的角度和高度;所述望遠后組(5)將卡式補償組(4)出射的紅外光束進行準直,使紅外成像的各視場光路成平行光;所述紅外物鏡后組(8)對望遠后組(5)出射的紅外光束進行成像;所述激光接收后組(7)對望遠后組(5)出射的激光光束進行會聚;
卡式副鏡(2)與卡式主鏡(3)為同軸,且位于卡式主鏡(3)前方,雷達接收后組(1)與卡式副鏡(2)同軸;
所述卡式補償組(4)、望遠后組(5)、紅外物鏡后組(8)依次排列,且為同軸;分光鏡(6)位于望遠后組(5)、紅外物鏡后組(8)間,與主光路成45度夾角;所述激光接收后組(7)位于分光鏡(6)下方,激光接收后組(7)光軸與主光路成90度夾角;所述主光路為紅外成像的中心視場光路,主光路經過卡式主鏡(3)、卡式副鏡(2)、卡式補償組(4)、望遠后組(5)和紅外物鏡后組(8)的中心;
紅外光路通過卡式主鏡(3)的反射,到達卡式副鏡(2),經過卡式副鏡(2)的反射到達卡式補償組(4),然后透過卡式補償組(4)、望遠后組(5)、分光鏡(6)和紅外物鏡后組(8),成像到紅外焦平面上,實現紅外成像功能;
激光光束通過卡式主鏡(3)的反射,到達卡式副鏡(2),經過卡式副鏡(2)的反射到達卡式補償組(4),然后透過卡式補償組(4)、望遠后組(5),被分光鏡(6)反射到達激光接收后組(7),透過激光接收后組(7)到達激光接收,實現激光接收功能;
雷達波通過卡式主鏡(3)的反射,到達卡式副鏡(2),透過卡式副鏡(2)和雷達接收后組(1)到達雷達接收面,實現雷達接收功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模復合光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式補償組(4)、望遠后組(5)、激光接收后組(7)、紅外物鏡后組(8)由兩片正透鏡組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模復合光機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主框架(11),所述卡式主鏡(3)豎直安裝在主框架(11)凹型槽中,所述卡式補償組(4)、望遠后組(5)、紅外物鏡后組(8)依次同軸固定在主框架(11)中部筒型結構內,所述筒型結構穿過所述卡式主鏡(3)。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三模復合光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結構位于望遠后組(5)、紅外物鏡后組(8)間的上下筒壁為中空;
所述激光接收后組(7)兩端固定于激光接收后組支架(12)上,所述激光接收后組支架(12)固定在筒型結構中空的下筒壁上,激光接收后組(7)光軸與主光路成90度夾角;所述分光鏡(6)固定安裝于分光鏡支架(13)上,位于主框架(11)筒型結構中,所述分光鏡支架(13)下端固定于主框架(11)筒型結構中空的下筒壁口,所述分光鏡支架(13)上端固定安裝于主框架(11)筒型結構中空的上筒壁口,分光鏡(6)與主光路成45度夾角。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三模復合光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接收后組支架(12)采用碳化硅材料。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三模復合光機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雷達接收后組支架(9)、卡式副鏡支架(10),所述卡式副鏡(2)安裝在雷達接收后組支架(9)上,然后通過卡式副鏡支架(10)連接到主框架(11)的凹型槽側,卡式副鏡(2)與卡式主鏡(3)同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三模復合光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雷達接收后組(1)固定在雷達接收后組支架(9)上,與卡式副鏡(2)同軸。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三模復合光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式副鏡支架(10)采用碳化硅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航無線電測量研究所,未經北京華航無線電測量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9215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布基砂圈帽的制備工藝
- 下一篇:扳手迫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