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池銷售回收一體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87809.1 | 申請日: | 2019-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021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4 |
| 發明(設計)人: | 孫青云;王輝;盧莎;王燕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林業大學;東南大學成賢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5F1/00 | 分類號: | B65F1/00;B65F1/10;G07F1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娜 |
| 地址: | 210037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池 銷售 回收 一體機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池銷售回收一體機,包括機體,設置于機體上的人機交互屏、電池取料口以及電池回收口,設置于機體內的控制器、電池銷售機構以及電池回收機構,電池銷售機構包括多組分銷機構,每組分銷機構分別包括電池儲料斗、銷售輸送滑道以及分選裝置,電池回收機構包括連接至電池回收口位置的傾斜滑梯、回收輸送滑道、限位欄、電缸以及回收料斗,回收輸送滑道水平設置于傾斜滑梯的末端,限位欄架設于回收輸送滑道的上方,電缸設置于限位欄前側述回收料斗用于收集回收輸送滑道上的廢舊電池,本發明可以實現不同種類電池的分類銷售,且針對不同種類的電池提供分類回收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銷售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池銷售回收一體機。
背景技術
自從世界上第一只電源伏打電池誕生,已經過去了兩個世紀,這些年來電池的出現為我們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像手表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等電子產品走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后,電池產業也相應有了巨大的發展,但凡是有利必有弊,由于大量電池廢棄后沒有合理的回收與二次處理給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電池污染是因為電池成分里有很多重金屬:
鉛:神經系統(神經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部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變。
汞:精神狀態的改變是汞中毒的一大癥狀。心率快,肌肉顫動,口腔和消化系統病變。
鎘、錳:主要危害神經系統。手足疼痛是鎘中毒的一大癥狀,有人稱之為“痛痛病”,因為一旦中毒身體就很容易發生骨折,導致各處疼痛。
我們發現廢舊電池對人類身體以及生活環境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那么我們顯然需要重視這個問題。實際上,廢電池也一樣是有利用價值的,其中90%以上的物質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大量的有色金屬是被用在電池制造之中的,并且有色金屬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所以回收電池不僅能夠保護環境同時也能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如果我們能仔細研究一下自動售貨機的歷史,不難發現,自動售貨機的出現是由于社會的轉變,因為社會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靠攏。大量生產、大量消費以及銷售模式和環境的變化,要求一種新的銷售渠道誕生;而超市、購物中心等流通渠道,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再加上場地的局限性以及購物的便利性等這些因素的制約,自動售貨機自然而然就應運而生了。
當我們了解到電池的危害后,所需要思考的就是能夠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對此各地的環境部門和一些愛好環保的人士都積極提出了一些很有建設性的意見。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又不難看到現實中電池回收的情況還不是很理想。我國公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加強,回收的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國家電池的制造水平、再處理方面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些問題都是電池回收路上的攔路虎。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建立起一個比較完善的電池回收體系呢?設計電池銷售回收一體機并將其投入使用這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自動售貨機的誕生已經有幾十年了,由于他能夠24小時服務,銷售便利,不需要專人盯守,省成本,省人力并且銷售范圍廣等優勢廣泛適用于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的國家,經濟越是發達的地區自動售貨機的使用就越是普遍。而我們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就給自動售貨機的使用帶來了契機。近些年來我國的一些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自動售貨機的裝機量都有明顯的增加。現如今幾乎所有的學校,小區都放置了自動售貨機。如果能把自動售貨機與電池的回收聯系起來,既能方便人們購買,又能為人們提供一個方便的電池回收的場所,這樣就能夠使電池變成一種綠色能源。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現提出一種電池銷售回收一體機,其可以實現不同種類電池的分類銷售,且針對不同種類的電池提供分類回收功能。
(二)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林業大學;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未經南京林業大學;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878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