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透氣性鑄造型砂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87164.1 | 申請日: | 2019-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250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江進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含山縣能華鑄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1/02 | 分類號: | B22C1/02;B22C1/1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廣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濤 |
| 地址: | 2381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透氣性 鑄造 型砂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屬于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高透氣性鑄造型砂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公開的型砂節約能源、有害氣體污染基本消除、粉塵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排放極大降低,鑄件表面質量改善,內在質量提升,尺寸精度提高,成品率極高,型砂回用性好、耗砂量少,成本降低,適用于手工和機器造型的鑄鐵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高透氣性鑄造型砂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砂型鑄造是指在砂型中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鋼、鐵和大多數有色合金鑄件都可用砂型鑄造方法獲得。由于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鑄型制造簡便,對鑄件的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長期以來,一直是鑄造生產中的基本工藝。制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鑄造砂和型砂粘結劑。最常用的鑄造砂是硅質砂。硅砂的高溫性能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時則使用鋯英砂、鉻鐵礦砂、剛玉砂等特種砂。為使制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強度,在搬運、合型及澆注液態金屬時不致變形或損壞,一般要在鑄造中加入型砂粘結劑,將松散的砂粒粘結起來成為型砂。孔洞類表面缺陷,一般是指鑄件加工后暴露出來的氣孔、縮孔、砂眼、渣孔、缺肉等。此外,鑄件機加工后出現的表面磕碰、劃傷等也屬于此類缺陷。這類缺陷呈現孤立分布,形狀、大小不一,位置不一,有較大的隨機性。這類缺陷一般呈現對立分布,深度有限,可見度,又有基體支撐,有進行修補的可能性。氣孔產生原因多為造型材料中水分過多或含有大量的發氣物質;型砂和芯砂的透氣性差;澆注速度過快;砂眼產生原因則為型砂強度不夠;型砂緊實度不足;澆注速度太快等。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高透氣性鑄造型砂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高透氣性鑄造型砂,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海水鎂砂、磷酸二氫鎂膠3~6、改性硅藻土8~10、甘油單山崳酸酯2~4、聚乙烯亞胺1.5~2.5、葉蠟石粉3~5、鈦酸鉀晶須3~6、球黏土2~5、銻酸鈉3.5~4.5、水8~12;所述球黏土經過活化處理,
所述高透氣性鑄造型砂的制備方法為在Y型混料器中先加入海水鎂砂80~90、磷酸二氫鎂膠、改性硅藻土、甘油單山崳酸酯并混合10~15分鐘,然后加入聚乙烯亞胺、葉蠟石粉、鈦酸鉀晶須,混合60~90分鐘,最后加入球黏土、銻酸鈉、水, 然后再混合80~100分鐘,出料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海水鎂砂粒徑為0.8~1.0mm。
進一步的,所述球黏土經過酸活化處理具體為:將球黏土在350~400℃下煅燒20~30min,然后自然冷卻至25~28℃,添加到質量分數為2~3%的谷氨酸鈉溶液中浸泡10~15min,然后取出,再添加到質量分數為2~5%的碳酸鈉溶液中浸泡20~40min,然后取出,采用去離子水對球黏土表面清洗至中性,然后在110~120℃下烘干1h,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磷酸二氫鎂膠為質量分數89%的磷酸二氫鎂溶液。
進一步的,所述改性硅藻土制備方法為:
(1)將硅藻土分散到去離子水中,配制成質量分數為10%的硅藻土懸浮液,加熱至80℃,再加入硅藻土質量5%的乳酸鈉鋯,攪拌均勻后得到混合溶液,采用質量分數為8~10%的醋酸溶液,調節混合溶液的pH值為3.5,然后以500r/min轉速攪拌2小時,得到活化液;
(2)向步驟(1)中制備的活化液中添加其質量0.05%的2-甲基丙烯酸氯化鉻,加熱至90℃,以150r/min轉速攪拌30min,然后靜置2小時,得到改性液;
(3)將步驟(2)中制備的改性液經過微波處理,然后靜置2~4小時,過濾,采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然后烘干1h,即可,所述微波處理為微波頻率2000~2450MHz、微波源功率為100~300kW條件下處理100~180s。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含山縣能華鑄造有限公司,未經含山縣能華鑄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871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