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85802.6 | 申請日: | 2019-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363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潦源;陳勇;鄭彬濤;張子麟;王昊;宋李煜;魏亞峰;仲巖磊;張超;李瀟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E21B43/26 |
| 代理公司: | 濟南日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曉艷 |
| 地址: | 257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直井分簇壓裂 施工 參數 相應 隔層 厚度 優化 設計 方法 | ||
1.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包括:
步驟1,建立考慮井筒的儲隔互層滲流-應力-損傷分簇壓裂模型;
步驟2,結合現場施工資料驗證模型壓裂段內各簇射孔段的競爭分流情況、井筒所產生的摩阻和施工壓力;
步驟3,設定不同施工排量,通過模擬計算,分析不同排量的裂縫形態,確定最佳的施工排量;
步驟4,設定不同的壓裂液粘度,分析不同粘度的裂縫擴展形態,確定最佳的壓裂液粘度;
步驟5,分析在優化后的排量和粘度下所適用的最小隔層厚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依據現場壓裂射孔工藝設計報告,確定壓裂段深度、壓裂段內儲隔層厚度及分簇情況,依據鉆井、錄井資料以及測井獲得的儲隔層地應力大小和物性參數,建立考慮井筒的儲隔互層滲流-應力-損傷分簇壓裂模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采用有限元數值計算方法,對幾何模型劃分網格,建立離散模型;依據鉆井、錄井資料以及測井獲得的儲隔層地應力大小和物性參數,得出一套儲隔互層滲流-應力-損傷耦合分簇壓裂模型的基礎參數,建立儲隔互層滲流-應力-損傷耦合分簇壓裂裂縫擴展模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采用有限元方法,考慮巖石滲流-應力的耦合,應用粘彈性損傷理論模擬裂縫的起裂與擴展;考慮巖石的滲流與變形耦合時,巖石采用有效應力定義的本構模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依據步驟1中所建立的儲隔互層滲流-應力-損傷耦合分簇壓裂模型,設置初始壓裂施工參數,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計算,依據計算結果和現場壓裂資料,驗證壓裂段內各簇射孔段的競爭分流情況、井筒所產生的摩阻和施工壓力。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依據步驟2中所驗證的模型,在其他施工參數不變的情況下,設定不同施工排量,通過模擬計算,分析不同排量的裂縫形態,確定最佳的施工排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依據步驟3中優化所得的最佳施工排量,設定不同的壓裂液粘度,通過模擬計算,分析不同粘度的裂縫形態,確定最佳的壓裂液粘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井分簇壓裂施工參數及相應隔層厚度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中,采用優化后的施工排量和壓裂液粘度,同時改變上下隔層的厚度進行計算,以上下儲層不竄通為判斷標準,分析在優化后的排量和粘度下所適用的最小隔層厚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85802.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