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IoT系統中的數據傳輸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76109.2 | 申請日: | 2019-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310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2 |
| 發明(設計)人: | 錢佳林;崔昌棟;張宏振;張陽;陳慧敏;尹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遠景智能國際私人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遠景科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67/5682 | 分類號: | H04L67/5682;H04L67/2871;H04L12/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寧立存 |
| 地址: | 新加坡上坡大***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iot 系統 中的 數據傳輸 方法 裝置 設備 存儲 介質 | ||
1.一種物聯網IoT系統中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網關設備,所述網關設備用于將IoT設備發送的設備數據傳輸至服務器,所述方法包括:
當與所述服務器之間的連接異常時,確定所述IoT設備所發送設備數據的數據類型,所述數據類型包括實時數據類型和歷史數據類型;
將屬于所述實時數據類型的設備數據存儲至消息中間件的第一消息隊列,并將屬于所述歷史數據類型的設備數據存儲至所述消息中間件的第二消息隊列;
當與所述服務器之間的連接恢復正常時,通過第一消息隊列遙測傳輸MQTT通道向所述服務器發送所述第一消息隊列中的設備數據,并通過第二MQTT通道向所述服務器發送所述第二消息隊列中的設備數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所述IoT設備所發送設備數據的數據類型,包括:
獲取所述設備數據的數據接收時刻,所述數據接收時刻指所述網關設備接收到所述設備數據的時刻;
根據所述數據接收時刻、當前時刻、預期處理時長以及傳輸延遲閾值,確定所述設備數據的所述數據類型,所述預期處理時長指從所述當前時刻至傳輸完成時刻之間的預期時長,所述傳輸延遲閾值是數據接收至完成傳輸之間的最大延遲。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數據接收時刻、當前時刻、預期處理時長以及傳輸延遲閾值,確定所述設備數據的所述數據類型,包括:
根據所述數據接收時刻、所述當前時刻以及所述預期處理時長,確定所述設備數據的預期傳輸時長;
若所述預期傳輸時長大于所述傳輸延遲閾值,則確定所述設備數據屬于所述歷史數據類型;
若所述預期傳輸時長小于所述傳輸延遲閾值,則確定所述設備數據屬于所述實時數據類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數據接收時刻、當前時刻、預期處理時長以及傳輸延遲閾值,確定所述設備數據的所述數據類型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所述設備數據的數據處理難度以及預設對應關系,確定所述設備數據對應的所述預期處理時長和所述傳輸延遲閾值,所述預設對應關系包括所述數據處理難度、所述預期處理時長和所述傳輸延遲閾值之間的對應關系。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第一MQTT通道向所述服務器發送所述第一消息隊列中的設備數據,并通過第二MQTT通道向所述服務器發送所述第二消息隊列中的設備數據,包括:
根據第一隊列消費頻率,通過所述第一MQTT通道向所述服務器發送所述第一消息隊列中的設備數據;
根據所述第一隊列消費頻率和連接帶寬,確定所述第二消息隊列的第二隊列消費頻率,所述第一隊列消費頻率與所述第二隊列消費頻率對應的總占用帶寬小于所述連接帶寬;
根據所述第二隊列消費頻率,通過所述第二MQTT通道向所述服務器發送所述第二消息隊列中的設備數據。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第一MQTT通道向所述服務器發送所述第一消息隊列中的設備數據,并通過第二MQTT通道向所述服務器發送所述第二消息隊列中的設備數據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與所述服務器之間的連接恢復正常時,重新確定所述第一消息隊列中所述設備數據的所述數據類型;將所述第一消息隊列中屬于所述歷史數據類型的設備數據轉移至所述第二消息隊列;
或,每隔預定時間間隔,重新確定所述第一消息隊列中所述設備數據的所述數據類型;將所述第一消息隊列中屬于所述歷史數據類型的設備數據轉移至所述第二消息隊列。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當與所述服務器之間的連接異常時,確定所述IoT設備所發送設備數據的數據類型,包括:
當與所述服務器之間的連接異常,且采用第一斷點續傳模式時,確定所述IoT設備所發送設備數據的數據類型,所述第一斷點續傳模式指優先傳輸實時數據的傳輸模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遠景智能國際私人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遠景科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遠景智能國際私人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遠景科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7610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