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VDCOL附加控制器的抑制直流換相失敗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60600.6 | 申請日: | 2019-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682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5 |
| 發明(設計)人: | 邢超;何鑫;劉明群;李勝男;奚鑫澤;徐志;楊蕾;和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2J3/36 | 分類號: | H02J3/36;H02J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vdcol 附加 控制器 抑制 直流 失敗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基于VDCOL附加控制器的抑制直流換相失敗的方法,包括VDCOL附加控制器和VDCOL控制器,方法包括:VDCOL附加控制器對STATCOM輸出的無功功率進行計算,得到附加電流指令;VDCOL控制器對直流電壓進行計算,得到第一電流指令;第一電流指令和附加電流指令進行計算,得到直流電流指令。本申請中,第二電流指令在某個區間內為一個固定值,可以根據STATCOM輸出的無功功率大小調節第二電流指令,也可以結合系統無功功率和直流電壓的大小進行第二直流電流輸出的控制,有效抑制交流電壓振蕩,防止連續換相失敗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直流輸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基于VDCOL附加控制器的抑制直流換相失敗的方法。
背景技術
基于電網換相換流器的高壓直流輸電(Line?Commutated?Converter?HighVoltage?Direct?Current,LCC-HVDC)系統具有傳輸效率大、傳輸功率快速可控和運行成本低的優點,因此在“西電東送、全國聯網”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當受端電網發生嚴重故障時,可能會引發換相失敗現象。
低壓限流控制策略(VDCOL)是抑制換相失敗的常見控制方法,主要是根據故障側(一般是逆變側)的交流或直流電壓動態調整系統直流電流的指令值,從而增大逆變側閥組的關斷角以增加換相裕度,從而抑制連續換相失敗發生。
但是傳統的VDCOL曲線,電壓頻繁變化的時候,直流電流也在一直變化,這樣不利于直流系統的穩定,而且沒有和STATCOM的無功輸出進行聯合控制,交流電壓容易繼續震蕩,交流電壓的不穩定容易引起換相失敗。因此,提出了基于VDCOL附加控制器的抑制直流換相失敗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基于VDCOL附加控制器的抑制直流換相失敗的方法,以解決高壓直流輸電系統中換相失敗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以下技術方案:
基于VDCOL附加控制器的抑制直流換相失敗的方法,包括VDCOL附加控制器和VDCOL控制器,方法包括:VDCOL附加控制器對STATCOM輸出的無功功率進行計算,得到附加電流指令;VDCOL控制器對直流電壓進行計算,得到第一電流指令;第一電流指令和附加電流指令進行計算,得到直流電流指令。
可選地,VDCOL附加控制器對STATCOM輸出的無功功率進行計算,得到附加電流指令,包括:VDCOL附加控制器利用公式(1),對STATCOM輸出的無功功率進行計算,得到附加電流指令;
其中,QSTATCOM表示STATCOM輸出的無功功率,Iadd表示附加電流指令。
可選地,第一電流指令和附加電流指令進行計算,得到直流電流指令,包括:第一電流指令和附加電流指令相加,得到第二電流指令;第二電流指令進行邏輯運算,得到直流電流指令。
可選地,直流電流指令小于1。
可選地,邏輯運算為取小運算。
有益效果:本申請提供了基于VDCOL附加控制器的抑制直流換相失敗的方法,包括VDCOL附加控制器和VDCOL控制器,方法包括:VDCOL附加控制器對STATCOM輸出的無功功率進行計算,得到附加電流指令;VDCOL控制器對直流電壓進行計算,得到第一電流指令;第一電流指令和附加電流指令進行計算,得到直流電流指令。本申請中,第二電流指令在某個區間內為一個固定值,可以根據STATCOM輸出的無功功率大小調節第二電流指令,也可以結合系統無功功率和直流電壓的大小進行第二直流電流輸出的控制,有效抑制交流電壓振蕩,防止連續換相失敗的發生。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606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