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及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59600.4 | 申請日: | 2019-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542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克利;楊圓;顏湘蓮;王浩;李志兵;何潔;畢建剛;曹德新;赫樹開;李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26 | 分類號: | G01M3/26;G01N33/00;G01N1/24;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麗輝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氟異丁腈 氣體 檢漏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及檢測方法。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包括:氣體檢測裝置和氣體處理裝置;氣體檢測裝置的入口接收待測氣體,氣體檢測裝置對待測氣體進行檢測,氣體檢測裝置的第一出口在檢測到待測氣體為無害氣體時將無害氣體輸出;氣體檢測裝置的第二出口與氣體處理裝置的入口相連接,用于在檢測到待測氣體為有害氣體時將有害氣體輸送至氣體處理裝置;氣體處理裝置接收并處理有害氣體;氣體處理裝置的出口與氣體檢測裝置的入口相連接,用于將處理后的有害氣體輸送至氣體檢測裝置;氣體檢測裝置接收并檢測處理后的有害氣體。本發明中,經多次處理檢測后能使得有害氣體中的有害物質被處理,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護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氣體檢測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全氟異丁腈作為一種新型絕緣氣體,可廣泛應用于中高壓電器設備中作為絕緣介質。用全氟異丁腈混合氣體做絕緣介質的電氣設備在出廠時需要進行定量檢漏,以判斷該電氣設備的年泄漏率是否滿足出廠要求。在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漏時,還需要在電氣設備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根據氣壓情況開展檢漏工作,以判斷具體的泄漏點。全氟異丁腈氣體作為新型絕緣氣體介質,屬微毒性氣體。然而,在利用檢漏儀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漏的過程中,檢漏儀抽取待測氣體并進行檢測,檢測后直接將氣體排空,這樣一來,氣體會集聚在生產車間內,由于電氣設備生產車間的環境相對比較封閉,若檢測后的氣體中全氟異丁腈的含量較大時,全氟異丁腈氣體的毒性會直接作用于工作人員,威脅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檢漏儀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漏時若氣體中全氟異丁腈含量較大時直接排出易危害工作人員安全的問題。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利用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進行的檢測方法。
一個方面,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該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包括:氣體檢測裝置和氣體處理裝置;其中,氣體檢測裝置的入口用于接收待測氣體,氣體檢測裝置用于對待測氣體進行檢測,氣體檢測裝置的第一出口用于在檢測到待測氣體為無害氣體時,將無害氣體輸出;氣體檢測裝置的第二出口與氣體處理裝置的入口相連接,用于在檢測到待測氣體為有害氣體時,將有害氣體輸送至氣體處理裝置;氣體處理裝置用于接收并處理有害氣體;氣體處理裝置的出口與氣體檢測裝置的入口相連接,用于將處理后的有害氣體輸送至氣體檢測裝置;氣體檢測裝置還用于接收并檢測處理后的有害氣體。
進一步地,上述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還包括:調壓機構;其中,調壓機構的入口與氣體檢測裝置的第二出口相連接,調壓機構的出口與氣體處理裝置的入口相連接,調壓機構用于調節氣體檢測裝置的第二出口處的壓力。
進一步地,上述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中,調壓機構包括:緩沖罐、第一閥門、第一壓力檢測裝置和加壓裝置;其中,緩沖罐與加壓裝置串聯連接,緩沖罐的入口與氣體檢測裝置的第二出口相連接,加壓裝置的出口與氣體處理裝置的入口相連接,加壓裝置用于對有害氣體進行增壓;第一閥門設置于緩沖罐與加壓裝置之間的管道;第一壓力檢測裝置設置于緩沖罐,用于檢測緩沖罐內的壓力,以調節第一閥門的開度,進而調節氣體檢測裝置的第二出口處的壓力。
進一步地,上述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中,氣體檢測裝置包括:用于抽取待測氣體的抽氣泵、用于檢測待測氣體的氣體檢測儀和檢測三通閥;其中,氣體檢測儀的入口與抽氣泵相連接,氣體檢測儀的出口與檢測三通閥的入口相連接,檢測三通閥的第一出口用于將無害氣體輸出;檢測三通閥的第二出口通過調壓機構與氣體處理裝置的入口相連接,以將有害氣體輸送至氣體處理裝置。
進一步地,上述全氟異丁腈氣體檢漏儀中,氣體檢測裝置還包括:流量計;其中,流量計設置于抽氣泵與氣體檢測儀的入口之間的管道,用于檢測輸送至氣體檢測儀內的氣體的流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5960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