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機定子同槽上下層線圈間距的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50489.2 | 申請日: | 2019-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891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立軍;張燕;張益中;應鶴天;朱慧盈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11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柏子雵 |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機 定子 下層 線圈 間距 計算方法 | ||
1.一種電機定子同槽上下層線圈間距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依據輸入電機定子參數中的上層線圈主絕緣厚度、下層線圈主絕緣厚度、上下層線圈低阻結束到下層線圈直線結束之間的距離、防暈層厚度、防暈層長度以及層間間距范圍建立同槽異相上下層線圈低阻結束外區域的幾何模型;
步驟2、按照步驟1建立的幾何模型所涉及的部件輸入材料參數,材料參數包括上層線圈主絕緣、下層線圈主絕緣和端部防暈層相關材料參數,其中,端部防暈層相關材料參數包括電導率和相對介電常數;
步驟3、根據工況,設定相對應的邊界條件;
步驟4、參數化掃描計算端部電場分布:
在步驟1輸入的層間間距范圍內以設定步長計算幾何模型在不同層間間距的條件下所對應的電機端部電場分布,保存計算得到的最大氣隙電場結果;
步驟5、結果分析:
將步驟4獲得的最大氣隙電場結果與事先試驗獲得的空氣起暈臨界場強作比較,若最大氣隙電場結果比空氣起暈臨界場強小且接近空氣起暈臨界場強,則最大氣隙電場結果所對應的具體層間間距為當前電機所能選取的最小同槽上下層線圈間距,否則重新設定層間間距范圍返回步驟1,建立新的幾何模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機定子同槽上下層線圈間距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電導率通過試驗獲得并擬合成非線性方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5048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