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打鼾檢測及智能止鼾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47930.1 | 申請日: | 2019-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416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眾;王新安;孫成俊;盧坤濤;何春舅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8 | 分類號: | A61B5/08;A61F5/5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壹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31 | 代理人: | 寇闖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打鼾 檢測 智能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打鼾檢測及智能止鼾裝置及應用于該打鼾檢測及智能止鼾裝置的止鼾方法。該打鼾檢測及智能止鼾裝置包括枕套、枕芯以及安裝在枕芯內的打鼾監測裝置及鼾聲消除裝置。該打鼾監測裝置用于采集睡眠者產生的多種睡眠信號,對該多種睡眠信號進行綜合處理,建立疑似鼾聲信號特征頻譜,對該疑似鼾聲信號特征頻譜及標準鼾聲信號特征頻譜進行頻率成分對比分析以判斷睡眠者是否進入打鼾狀態,如是,則向鼾聲消除裝置下發鼾聲消除指令;該鼾聲消除裝置用于接收到該鼾聲消除指令時,對睡眠者作出適當的睡眠干預以消除睡眠者產生的鼾聲。本發明在不驚擾到睡眠者正常睡眠的前提下實現了鼾聲的自動化監測及消除,達到了極高的鼾癥診斷準確率,顯著地提高了睡眠者的睡眠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止鼾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打鼾檢測及智能止鼾裝置及應用于該裝置的止鼾方法。
背景技術
打鼾,又稱“打呼嚕”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睡眠現象。打鼾致使睡眠呼吸反復暫停,易造成大腦、血液嚴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癥,進而誘發高血壓、腦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絞痛等各種病癥,已經嚴重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另一方面,通過醫療儀器對鼾癥作出準確診斷不太容易實現,這是因為在睡眠者打鼾診斷過程中,患者需要自帶各種檢測設備(各種電極和傳感器),很多用戶都會出現不適應,影響到睡眠質量及鼾癥診斷結果。
現有的止鼾枕頭的工作原理在于:通過安置在止鼾枕頭內的傳感設備采集睡眠者睡眠狀態的探測信號,將該探測信號的波形特征與鼾聲標準波形特征進行對比分析,由此判斷睡眠者是否進入打鼾狀態,繼而通過細微振動對鼾癥患者身體相關部位作出輕微刺激,使鼾癥患者改變既有睡姿以消除鼾聲。經常出現的問題是,上述鼾聲監測手段的監測結果不夠全面,鼾聲預判準確率不高,同時造成睡眠者無法正常入睡的負面效果。
另外,現有的止鼾枕頭不具有智能止鼾的功能,急需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常用的鼾聲監測手段的鼾聲預判準確率低,易造成誤診誤判,造成睡眠者無法正常入睡的問題,以及市面上的止鼾枕頭大都不具備自動睡眠干預功能,難以實現令人滿意的鼾聲消除效果的技術缺陷,提供了一種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智能打鼾檢測裝置及智能止鼾裝置。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打鼾檢測及智能止鼾裝置,包括打鼾監測裝置及鼾聲消除裝置,其中,該打鼾監測裝置用于采集使用者發出的各種信號,對該各種信號進行綜合處理,建立信號特征頻譜,對該信號特征頻譜及標準鼾聲信號特征頻譜進行頻率成分對比分析以判斷使用者是否進入打鼾狀態,如使用者進入打鼾狀態,則向鼾聲消除裝置下發鼾聲消除指令;該各種睡眠信號至少包括使用者發出的聲音信號、使用者頭部作用于枕芯內填充物所產生的振動信號及壓力信號;
該鼾聲消除裝置用于接收到該鼾聲消除指令時,對使用者作出適當的睡眠干預以消除使用者產生的鼾聲,該鼾聲消除裝置包括內置氣囊、導氣管、外置氣箱,氣箱里面包含氣泵、三通氣閥、氣泵控制電路以及通信模塊,同行模塊接收到自該打鼾監測裝置的鼾聲消除指令時,通過開關氣泵以及切換通氣閥實現對內置氣囊的充氣和放氣,緩慢升高或者降低該打鼾檢測及智能止鼾裝置的高度以此調節使用者的睡眠姿態,從而消除使用者的鼾聲。
相應地,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應用于上述打鼾檢測及智能止鼾裝置的止鼾方法,該止鼾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通過打鼾監測裝置采集使用者產生的各種睡眠信號,對該各種睡眠信號進行綜合處理,建立疑似鼾聲信號特征頻譜;該各種睡眠信號至少包括睡眠者發出的聲音信號、使用者與打鼾檢測及智能止鼾裝置接觸所產生的振動信號及壓力信號;
將該疑似鼾聲信號特征頻譜與標準鼾聲信號特征頻譜進行頻率成分對比分析以判斷使用者是否進入打鼾狀態,如使用者進入打鼾狀態,則向鼾聲消除裝置下達鼾聲消除指令,通過鼾聲消除裝置對使用者作出適當的睡眠干預以消除使用者產生的鼾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未經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479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產生物表面活性劑的青霉菌及其應用
- 下一篇:一種耐堆碼剛性中型中空吹塑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