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石油污染場地微生物修復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41401.0 | 申請日: | 2019-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56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 發明(設計)人: | 于國明;張俊鋒;劉東;張曉飛;劉德華;崔志峰;彭雙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營金島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10 | 分類號: | B09C1/10;B09C1/00;C12N1/20;C12N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7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油污染土壤 修復 石油污染 微生物修復技術 混合液 微生物 預處理 土壤修復技術 二次處理 海藻酸鈉 深層土壤 含油率 氯化鈣 楊木 射線 篩選 土壤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油污染場地微生物修復技術,涉及土壤修復技術領域。本發明的石油污染場地微生物修復技術的主要步驟為(1)降油微生物的篩選→(2)楊木混合液對石油污染土壤的預處理→(3)海藻酸鈉混合液對石油污染土壤的二次處理→(4)射線與氯化鈣對石油污染土壤的處理→(5)降油微生物的施入。本發明廣闊的修復技術在對石油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后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含油率,有效提高修復效果,并對深層土壤也具有良好的修復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石油污染場地微生物修復技術。
背景技術
土壤污染是由于人類活動致使某些有害成分的含量明顯高于土壤的原有含量而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由此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產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達到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石油污染土壤產生于石油勘探、開采、運輸、存儲、加工、事故性泄漏等許多環節中,是石油工業產生的廢棄物。含油污泥含有高分子有機物等有毒有害物質,若不進行有效的妥善處置,會引起土壤、地下水、水系和海洋的嚴重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與影響。
由于成本、技術等條件的限制,各大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要么集中起來存放,但是在存放后,通常不做進一步處理或進行小規模但成本較高的技術處理,例如:超聲輻射離旋分離法、化學攪拌分離法、熱洗法、熱解處理法、螺旋爐排焚燒爐法、有機溶劑萃取法、預制床法、生物反應器法等等。這些方法大多數屬于異位修復方法,需要挪動污染土壤集中處理,不僅成本高昂、處理量有限,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微生物原位修復技術是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吸收、轉化、清除或降解土壤石油污染物實現土壤凈化的生物措施。該技術可以使石油污染物從土壤中去除,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不會產生二次污染,具有的巨大土壤修復潛力。但現有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技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微生物修復持續時間長、效果不徹底、不適合于嚴重污染土壤的修復等。
大量研究表明,限制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原位修復技術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污染土壤通常缺乏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以供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快速生長,以至這些微生物自身具備的治理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未能成為較為理想的土壤石油污染治理措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石油污染場地微生物修復技術,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石油污染場地微生物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降油微生物的篩選;
(2)用楊木混合水解液對石油污染土壤進行預處理;
(3)用海藻酸鈉混合溶液對經步驟(2)處理的石油污染土壤進行二次處理;
(4)用射線對經步驟(3)處理的石油污染土壤進行照射后,并加入氯化鈣溶液;
(5)將步驟(1)所得降油微生物分散后施入經步驟(4)處理的石油污染土壤中,控制石油污染土壤的含水量,恒溫培養。
作為優化,所述石油污染場地微生物修復技術,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降油菌的篩選:
(a)初篩:將35g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接入200~300mL細菌培養液中,于溫度為為30℃的條件下恒溫培養30h,得混合培養液,取5~10mL混合培養液接入200mL混合無機鹽培養基中,于溫度為30℃的條件下恒溫培養2~3h后,得富集培養液,將富集培養液涂布于固體平板細菌培養基上,待長出菌落后劃線培養,分離得降解石油微生物坯料;
(b)復篩:將步驟(a)所得降解石油微生物坯料接種入降油培養基中,于溫度為30℃的條件下混合培養7天后,分離,得降解石油微生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營金島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東營金島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414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