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除塵風道裝置及新風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40824.0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226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1 |
| 發明(設計)人: | 張焱;鄒曉巍;余曉杰;陳凱;張澤;嚴學雷;余賢沛;張朝偉;張銘銘;李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創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3/02 | 分類號: | F24F13/02;F24F13/28;F24F7/06;B01D46/12;B01D46/00 |
| 代理公司: | 麗水創智果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張玲利 |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除塵 風道 裝置 新風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除塵風道裝置及新風系統,所述自除塵風道裝置形成新風通道,新風通道內安裝除塵組件、一級過濾網與二級過濾網,除塵組件包括除塵通道、除塵風機,轉動式吸塵座與轉動式排塵座,轉動式吸塵座形成吸塵腔,轉動式排塵座形成排塵腔,轉動式吸塵座設置對二級過濾網吸塵的吸塵口,吸塵口除塵通道連通,轉動式排塵座設置排塵口,排塵口通過除塵通道與吸塵口連通,除塵風機的風機進風口與吸塵口直接連通,除塵風機的風機出風口與排塵口直接連通。本發明所述新風系統除塵效率高,過水灰塵被吸塵口強力吸出,由外層防蟲網處噴出,順帶噴射清洗外層濾網,能有效清除外層防蟲網灰塵板結等極端情況,除塵效果更好,結構更加簡化,控制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房新風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自除塵風道裝置及應用該自除塵風道裝置的新風系統。
背景技術
當前世界各地對于5G技術的研發熱度很高,國內外各主流標準化機構都已經認識到現階段5G技術發展的迫切性,并制定了相關的5G研發計劃。從4G到5G,用戶需求不斷提高,室內外數據業務大幅度拓展,載波頻率也將大幅度提升,傳統宏基站顯得越來越無力應對,在未來的5G時代,小基站必然會大規模成為主流。在5G的關鍵技術中有一項叫作高密集組網的技術,它的開發目的就是為未來的5G時代小基站的大范圍部署做準備,因此5G時代的到來會真正意義上帶動小基站的爆發式部署。
新風設備用于給密閉空間更換新鮮空氣,比較常見的是應用于家庭室內,公共場所,工廠或數據機房(如5G基站)等。新風設備需要具備將室外空氣更新到室內和過濾凈化室外空氣的功能。通訊基站內部面積小,單位發熱量比較大,面積多在30-40平米。目前基站都會設置新風系統使得機房內的設備運行在正常的溫度范圍中,較為常見的應用于基站的新風系統主要由風機、過濾器等部件組成。其過濾器在應用一段時間后需要更換,需要人員定期維護、清潔。而基站大部分建設在偏遠地區,條件比較惡劣且移動站點分布比較廣,因此維護及其不變。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已經出現了設置自清潔機構的新風系統,比較常見的結構是如圖1所示:通過吸塵風機連接一軟管,軟管將過濾器(過濾網)上積累的灰塵等吸入吸塵風機后再通過另外一根軟管排出。但是,這種清潔機構的主要缺點是:在除塵過程中,軟管要不斷的在過濾網的網面做往復移動,使用一斷時間之后軟管與吸塵風機的連接處易破損;軟管隨吸塵風機往復移動的過程中,容易因管道老化、變形等問題出現與過濾網接觸不良而導致吸塵效率降低甚至無法吸塵等問題。除此之外,現有的新風系統在長期使用之后,網孔較小的過濾網都會出現板結嚴重的情況,導致新風系統空氣流通性差,新風機散熱不良。
因此,現有的新風系統的自清潔機構的設計都不夠理想。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自除塵風道裝置及新風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的諸多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除塵風道裝置,所述自除塵風道裝置形成新風通道,所述新風通道內安裝有除塵組件以及對流入通道內的新風進行過濾的一級過濾網與二級過濾網,所述除塵組件包括除塵通道、位于除塵通道內的除塵風機,轉動的安裝在除塵通道的轉動式吸塵座與轉動式排塵座,所述轉動式吸塵座中空形成吸塵腔,所述轉動式排塵座中空形成排塵腔,轉動式吸塵座設置吸塵口,所述吸塵口對二級過濾網進行吸塵并隨轉動式吸塵座轉動,所述吸塵口與吸塵腔、除塵通道均連通,所述轉動式排塵座面對所述一級過濾網的一側設置排塵口,所述排塵口隨轉動式排塵座轉動,所述排塵口通過除塵通道與吸塵口連通,所述除塵風機的風機進風口與吸塵口直接連通,除塵風機的風機出風口與排塵口直接連通。
較佳的,所述自除塵風道裝置還包括動力源與傳動機構,所述動力源具有一轉動的動力輸出軸,傳動機構與動力源的動力輸出軸連接,所述轉動式吸塵座、轉動式排塵座在傳動機構的帶動下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創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創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408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