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構建動態目標信道的方法及空口測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40261.5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081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勇;辛立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7/00 | 分類號: | H04B17/00;H04B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馬敬;項京 |
| 地址: | 10087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構建 動態 目標 信道 方法 空口 測試 系統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構建動態目標信道的方法及空口測試系統,空口測試系統包括用戶模擬器、信道模擬器、調幅調相網絡設備和多個空口探頭;用戶模擬器向信道模擬器發送信號;信道模擬器產生信道脈沖響應,將信道脈沖響應與信號進行卷積運算,得到輸出信號,向調幅調相網絡設備發送輸出信號;調幅調相網絡設備按照預設的調幅調相網絡矩陣對輸出信號進行調幅調相,獲得目標信號,通過調幅調相網絡設備的多個輸出端口分別向多個空口探頭發送目標信號;多個空口探頭共同構建目標信道。應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解決了在空口測試系統中,由于切換開關在切換過程中存在一系列擾動,以致在空口測試系統中無法準確地重構目標信道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設備測試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構建動態目標信道的方法及空口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為保證通信產品的質量,在設備研發階段和生產階段均需要對設備進行全面測試。傳統的設備測試包括傳導測試。然而傳統的傳導測試方法并不適用對毫米波大規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系統)設備進行測試,主要原因在于,毫米波大規模MIMO設備是一個配備有數百根天線的集成單元,使用傳統的傳導測試方法設計難度過大,且會浪費大量的射頻資源并造成功率損耗。因此,對毫米波大規模MIMO設備的測試主要采用空口測試。
現有的空口測試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用戶模擬器、信道模擬器、切換開關及暗室。在暗室中的探頭墻上設置有多個探頭,且在暗室內的測試域內放置待測試的毫米波大規模MIMO設備。為實現毫米波頻段下對大規模MIMO設備的波束捕獲和波束跟蹤等性能的測試,需要在多探頭的暗室環境中準確重構動態的信道環境。為構建動態的信道環境,如圖2所示,圖2為切換開關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示A1,A2,…,AK表示切換開關的K個輸入端口,B1,B2,…BP表示切換開關的P個輸出端口,上述切換開關中包括多個傳輸線路,用戶模擬器向信道模擬器發送信號,信道模擬器接收信號后產生信道脈沖響應,將信道脈沖響應與該信號進行卷積運算,得到輸出信號,將輸出信號發送至切換開關,切換開關通過控制不同傳輸線路的通斷使輸出信號從不同的傳輸線路經過,并由切換開關的輸出端傳輸至暗室中的多個空口探頭以使多個空口探頭構建目標信道。但在現有技術中,通常假設切換開關可以在任何時刻進行自由切換,且不存在任何擾動,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切換開關在切換過程中存在一系列擾動,以致在空口測試系統中無法準確地構建目標信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構建動態目標信道的方法及空口測試系統,用以解決在空口測試系統中,由于切換開關在切換過程中存在一系列擾動,以致在空口測試系統中無法準確地重構目標信道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構建動態目標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空口測試系統,所述空口測試系統包括:用戶模擬器、信道模擬器、調幅調相網絡設備和暗室;所述暗室內設有探頭墻;所述探頭墻上設有多個空口探頭;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用戶模擬器向所述信道模擬器發送信號;
所述信道模擬器接收所述信號,并產生信道脈沖響應;將所述信道脈沖響應與所述信號進行卷積運算,得到輸出信號;向所述調幅調相網絡設備發送所述輸出信號;
所述調幅調相網絡設備接收所述輸出信號;按照預設的調幅調相網絡矩陣對所述輸出信號進行調幅調相,獲得目標信號;通過所述調幅調相網絡設備的多個第一輸出端口分別向所述多個空口探頭發送所述目標信號;
所述多個空口探頭接收多個所述目標信號;構建所述目標信號的幅度和相位相符的目標信道。
可選的,在所述用戶模擬器向所述信道模擬器發送信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郵電大學,未經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4026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