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幽門螺旋桿菌活性的蒽醌類化合物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38374.1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516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玲;郭良棟;郭龍芳;賈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P7/66;C07C50/34;A61P31/04;C12R1/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張羽;蘇捷 |
| 地址: | 10010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幽門 螺旋 桿菌 活性 蒽醌類 化合物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株木賊鐮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Shsl21,它的保藏編號為CGMCC No.18550。本發明還提供了用菌株Shsl21制備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較好的抗幽門螺旋桿菌(H.pylori BHKS159)活性,適宜于抗幽門螺旋桿菌先導化合物研究或制備抗幽門螺旋桿菌藥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抗幽門螺旋桿菌活性的化合物。
背景技術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從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組織中培養出的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不明原因貧血、甚至某些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全世界平均感染率約50%,發展中國家普遍高于發達國家。中國也是一個感染率較高的國家,據統計感染率為40-90%。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Ⅰ類致癌因子,隨著人群中檢出率的升高,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已成關注焦點,因此研發高效、低毒的幽門螺旋桿菌藥物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抗幽門螺旋桿菌活性的化合物,其結構式如式Ⅰ所示:
其中R1=-H、-OH,R2=-CH(OH)CH3、-H。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株木賊鐮刀菌屬(Fusarium equiseti)菌株Shsl21,其已于2019年9月19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簡稱CGMCC,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保藏號為CGMCC No.18550。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種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活化菌株Shsl21;
固體發酵菌株Shsl21;
用乙酸乙酯浸提固體發酵物得粗提物;
用減壓硅膠柱層析得到洗脫液;
用色譜分離得反向洗脫液;
用反相HPLC分離得HPLC洗脫液。
本發明提供的菌株和化合物,都具有較好的抗幽門螺旋桿菌(H.pylori BHKS159)活性,適宜于抗幽門螺旋桿菌先導化合物研究或制備抗幽門螺旋桿菌藥物。
附圖說明
圖1為式(I)所示化合物A的1H核磁共振圖譜。
圖2為式(I)所示化合物A的13C核磁共振圖譜。
圖3為式(I)所示化合物B的1H核磁共振圖譜。
圖4為式(I)所示化合物B的13C核磁共振圖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試驗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來自常規生化試劑商店購買得到的。以下實施例中的定量試驗,均設置3次重復實驗,結果取平均值。
實施例1
菌株Shsl21的分離和鑒定
一、菌株Shsl21的分離
2015年從廣西防城港市北侖河口桐花樹的花上分離到一株菌,命名為菌株Shsl21。
菌株Shsl21為一株紅樹林內生真菌。
二、菌株Shsl21的鑒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83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大數據智能搜索方法
- 下一篇:基于任務邀請的衛星調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