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37333.0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649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3 |
| 發明(設計)人: | 楊珍;黎建明;任艷麗;王建山;邱正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7/02 | 分類號: | C22B7/02;C22B19/30;C22B19/20 |
| 代理公司: | 51124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張小麗 |
| 地址: | 617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爐瓦斯泥 瓦斯泥 回收 流態化 鋅料 高爐冶煉系統 氣力輸送設備 無三廢排放 高爐煉鐵 空氣流量 氣固分離 氣固流體 相分離 鋅品位 旋流器 有效地 再利用 可用 提鋅 冶金 返回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屬于冶金固廢處理技術領域。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難以直接從高爐瓦斯泥中回收鋅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其包括:利用氣力輸送設備將高爐瓦斯泥流態化,并將流態化的高爐瓦斯泥氣固流體輸送入氣固分離旋流器中,通過控制空氣流量和固體含量,將瓦斯泥中的輕相和重相分離,回收瓦斯泥中的輕相,得富鋅料。本發明方法可有效地回收瓦斯泥中的鋅,所得富鋅料的鋅品位遠高于原高爐瓦斯泥,可用于進一步提鋅,回收鋅后瓦斯泥可返回高爐冶煉系統再利用,從而合理且充分地利用瓦斯泥里的有價成分,降低高爐煉鐵的鋅負荷,且整個處理過程基本無三廢排放。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冶金固廢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
背景技術
高爐瓦斯泥是高爐煉鐵過程產生的副產物,其鋅品位低的有1%左右,高的可達到20%左右,除此之外其主要含鐵和碳,鐵品位在20%~40%左右,碳品位在10%~30%左右。高爐瓦斯泥總體質輕、粒徑小、干燥情況下堆存易飄散在空氣中,嚴重污染環境;若未經處理的情況下直接返回高爐冶煉系統,會增加高爐煉鐵系統的鋅負荷,易造成高爐結瘤、影響高爐順行甚至縮短高爐壽命,且浪費了鋅資源。
若回收了瓦斯泥中的鋅,回收得到的富鋅料可用于深度提鋅,回收鋅后剩余的部分含鋅低且富含鐵和碳,可作為高爐煉鐵的原料返回高爐冶煉系統再利用,從而很好地利用了高爐瓦斯泥中的有價成分。
CN105087947A公開了一種從高爐瓦斯泥脫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瓦斯泥烘干得到瓦斯灰,測量瓦斯灰中固定碳的含量為19.3~30%;將瓦斯灰進行篩分;將篩分后的瓦斯灰置于豎爐,向豎爐內通入氮氣保護,并將豎爐有室溫升溫至1050~1200℃;然后停止通入氮氣,同時通入壓縮空氣進行20~30min的還原反應,反應完畢后,關閉壓縮空氣,再次通入氮氣保護;同時還原反應得到含鋅的氣體;得到含鋅的氣體在抽風機作用下隨煤氣一起排出豎爐,然后進入沉降室內進行除塵;得到多形態鋅的混合氣體,混合氣體進入蛇形冷卻管冷卻,得到粗鋅產品;蛇形冷卻管出來的殘余氣體進入布袋除塵器中進行除塵,最后通過煙囪排放。可以看出,該方法操作復雜,且需要高溫處理處理能耗、成本太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難以直接從高爐瓦斯泥中回收鋅,操作復雜,成本高。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其包括:利用氣力輸送設備將高爐瓦斯泥流態化,并將流態化的高爐瓦斯泥氣固流體輸送入氣固分離旋流器中,通過控制空氣流量和固體含量,將瓦斯泥中的輕相和重相分離,回收瓦斯泥中的輕相,得富鋅料。
其中,上述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中,所述高爐瓦斯泥為高爐煉鐵除塵系統收集的細粒粉塵,其鋅質量含量為1%~20%。
其中,上述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中,控制空氣流量為10~200m3/h。
其中,上述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中,控制固體含量為:控制流態化的高爐瓦斯泥氣固流體中瓦斯泥固體體積占流體體積的0.01%~0.5%。
其中,上述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中,旋流器型號可為:FX100、FX125、FX150、FX200、FX250。
其中,上述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中,旋流器的底流口直徑為12mm~30mm。
其中,上述回收高爐瓦斯泥中鋅的方法中,所述氣力輸送設備為鼓風機或者空壓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73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