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鎂合金模板型材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911036759.4 | 申請日: | 2019-10-29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357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5 |
發明(設計)人: | 唐靖林;梁麗;白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東義鎂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金鎂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22C23/04 | 分類號: | C22C23/04;C22C1/02;C22F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展譽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21 | 代理人: | 劉紅春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鎂合金 模板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鎂合金模板型材及其制備方法,涉及鎂合金領域,該鎂合金包括一定配比的Zn、Mn以及基體Mg,控制并通過設定溫度和時間加工處理,使得本發明的鎂合金材料基體具有質輕、強度高、精度高、成本低的特點;本發明的鎂合金模板型材,其抗拉強度達到280Mpa以上,屈服強度160Mpa以上,斷后延伸率達9%以上;并且本發明的鎂合金模板滿足高精度要求:平面度≤0.5mm,直線度≤0.5mm;擠壓速度提高1/3、生產成本至少降低2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鎂合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鎂合金模板型材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多數建筑物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而建筑模板是混凝土建筑成形的模殼和架。建筑模板的費用幾乎占到總工程造價用量的20%一30%。建筑模板的使用直接關系到了整個工程的質量以及效益。近年來,建筑模板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尤其是在高層建筑施工中,隨著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比重日益增大,建筑模板的使用量越來越大。
傳統建筑模板都是使用木模板或者鋼模板制作而成。比較常用的木質建筑模板有三合板、五合板等等。但木模板有不防火、易腐爛、不耐用的缺點。鋼模板由于拆裝方便、容易操控、使用次數多等優點,在鋁合金模板開發之前得到了大范圍的使用,但是鋼質模板比較笨重,不利于現場施工,造價較高,易生銹。
當前,我國以組合式鋼模板為主的格局已經打破,新型模板,尤其是鋁模板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單塊鋁合金模板的重量依然有30公斤之多。此外,由于鋁合金是中性金屬,鋁合金在堿性的混凝土環境下容易發生腐蝕,造成混凝土表面坑洼、麻面。
鎂合金的密度只有鋁合金的三分之二,鎂合金由于質輕的優點,如果將鎂合金用于建筑模板將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利用鎂合金制作建筑模板又面臨以下問題:
鎂合金的熱擠壓技術水平脫胎于鋁合金熱擠壓技術,發展時間很短,無論是擠壓生產線還是擠壓工藝水平都相對較低,在加工較大規格的型材時力不從心,精度很低,成品率幾乎不足30%,且擠壓后不能通過熱處理手段來提高強度。建筑行業又要求鎂合金模板必須具備寬幅大、精度高這些特性。因此有必要發展一種全新的生產工藝以制作鎂合金建筑模板。
綜上所述,無論是材料特性、結構特性,還是從加工工藝角度講,使用鎂合金制作建筑模板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基于上述技術難點的問題,目前并未發現鎂合金建筑模板的技術資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鎂合金模板型材及其制備方法,該鎂合金質輕、強度高、精度高以及成本低,改進后的鎂合金模板型材的制備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鎂合金型材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鎂合金模板型材,按照重量份數比,包括4.5%-5.5%的Zn、0.5%-1.5%的Mn以及余量的Mg。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優選地,按照重量份數比,還包括不大于0.3%的雜質元素。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優選地,按照重量份數比,所述雜質元素包括小于0.1%的Si、小于0.005%的Fe、小于0.05%的Cu、0.005%的Ni、0.01%的Be。
一種鎂合金模板型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重量份數比,選取4.5%-5.5%的Zn、0.5%-1.5%的Mn以及余量的Mg,鑄造成鎂合金鑄錠;
(2)將鎂合金鑄錠在380-420℃進行高溫均勻化處理,加熱5-12小時,然后移植至大氣中繼續冷卻至室溫;
(3)將鎂合金鑄錠按要求長度切割成擠壓錠坯,送入感應爐快速加熱后進行擠壓,擠壓過程中擠壓錠坯預熱溫度為340-360℃,擠壓筒溫度為300-320℃,模具溫度為300-320℃,擠壓桿速度為每秒30-5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東義鎂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金鎂輪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東義鎂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金鎂輪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675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