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苝醌類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36703.9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598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曦;宋鑫龍;陳佳;譚甲輝;李們在;李先杰;王煦;張月;潘君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華睿光電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55/51 | 分類號: | C07C255/51;C07C22/02;C07C255/31;C07D495/06;C07D487/06;C07D493/06;C07F7/10;C07F9/6568;C07C205/03;C07C207/02;C07D471/22;C07C255/35;C07D487/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孔翰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苝醌類 有機化合物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如通式(I)或(II)所示的苝醌類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所述苝醌類有機化合物,具有優異的空穴傳輸性質及穩定性,可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的空穴注入層材料,也可以作為摻雜劑摻雜在空穴注入層或空穴傳輸層中,這樣既可用低電壓驅動,也可提高電致發光效率,延長器件壽命。
本申請要求于2018年12月06日提交中國專利局、申請號為2018114854373發明名稱為“一種苝醌類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電致發光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苝醌類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由于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具有種類多、制造成本低、光學與電學性能良好等優點,其在光電器件(例如平板顯示器和照明)的應用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
有機發光二極管是由正極與負極以及在它們中間的有機物層三部分組成。為了提高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效率與壽命,有機物層一般具有多層結構,每一層包含有不同的有機物質。具體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等。這種有機發光二極管發光的基本原理為:當在兩個電極之間施加電壓時,正極向有機層注入空穴,負極向有機層注入電子,注入的空穴與電子相遇時會成激子,該激子躍遷回基態時發光。這種有機發光二極管具有自發光、高亮度、高效率、低驅動電壓、廣視角、高對比度、高響應性等優點。為了提高注入的空穴和電子的復合效率,需要進一步對有機發光二極管的結構和材料等方面進行改良。
所以有科學家利用芳香族二胺衍生物(專利CN104718636A)或芳香族稠環二胺衍生物(專利CN107922312A)作為有機發光二極管的空穴傳輸材料,以此來提高注入空穴的效率,但這時需要提高使用電壓才可以使有機發光二極管充分發光,這就導致了有機發光二極管壽命降低和消耗電量增大的問題。
最近在有機發光二極管的空穴傳輸層中摻雜電子受體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新方法,例如四氰基醌二甲烷(TCNQ)或2,3,5,6-四氟-四氰基-1,4-苯并醌二甲烷(F4TCNQ)(Chemical?Science?2018,9(19),4468-4476;Appl.Phys.Lett.,2018,112(8),083303/1-083303/2;Chemistry?of?Materials?2018,30(3),998-1010),然而,這些化合物在用于摻雜有機層時存在諸多缺陷,例如:在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制作工序中操作不穩定,在有機發光二極管驅動時穩定性不足,壽命下降,或在用真空蒸鍍來制造有機發光二極管時,上述化合物會在裝置內擴散,污染裝置。
目前,仍需進一步改進空穴傳輸層中摻雜的電子受體,即P-dopant型摻雜劑,特別是需要一種可以實現有機發光二極管低電壓化和長壽命化的摻雜劑。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苝醌類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如通式(I)或(II)所示的苝醌類有機化合物:
其中,
X每次出現分別獨立選自CR1,N,CR1R2,NR1,C=O,C=NR1,C=CR1R2,C=Ar2,SiR1R2,PR1,O,S,C=SO2或SO2,且至少一個X選自C=O,C=NR1,SO2,C=CR1R2,C=Ar2或C=SO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華睿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華睿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670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