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色煙羽治理工程中排煙溫度排放指標的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35579.4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633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米大斌;郭江龍;丁寧;米翠麗;孫月玲;古應華;李濤;馬希紅;龍瀟;趙豐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冀研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K13/02 | 分類號: | G01K13/02;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莊***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色 治理 工程 中排煙 溫度 排放 指標 監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色煙羽治理工程中排煙溫度排放指標的監測方法,其方法步驟如下:假定煙道內煙氣析出水量為A,根據熱量平衡,計算出煙氣出口溫度計算值E;根據煙氣進口實測溫度和煙氣出口溫度計算值E對應下的飽和蒸汽分壓,求出煙氣進出口絕對濕度,計算煙氣析出水量計算值A';校核煙氣析出水量A及中煙氣析出水量計算值A',如果A和A'超過一定相對誤差范圍,調整A并重新進行本發明的步驟,直至A和A'的相對誤差在范圍內,此時煙氣出口溫度計算值E即為煙氣出口實際溫度。本發明能夠準確的計算出煙氣出口實際溫度和煙氣析出水量,提高測量精度并保障測溫元件長期穩定的工作,又可精準實現排放指標的連續監測,有效降低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有色煙羽治理工程中排放指標的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所有大型燃煤電廠已實現脫硫后排放,其中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法的使用占90%以上。由于濕法脫硫處理的煙氣被冷卻水增濕蒸氣含量高達12-20%,近乎飽和狀態。飽和濕煙氣中大量水分、可溶性鹽、硫酸霧、有機物等可凝結顆粒物在由煙囪口排入大氣環境的過程中,由于溫度降低會發生凝結易形成有色煙羽,引發環境問題和視覺污染。隨著國家對超低排放標準及考核辦法的進一步嚴格,有色煙羽治理已成為電力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新方向。
2016年,上海最先頒布了DB31/963-2016《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明確指出燃煤電廠需控制煙溫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消除有色煙羽。繼上海出臺相應政策之后,浙江、天津、河北、江蘇徐州、山西臨汾等地也隨即頒布相應政策及標準,針對性的提出了冷凝后煙氣溫度的控制指標,如河北省燃煤電廠有色煙羽治理要求:夏季(4-10月)煙氣冷凝后的溫度要在48℃以下;冬季(11月-次年3月)煙氣冷凝后的溫度要在45℃以下;徐州電力脫白要求:夏季煙氣冷凝后的溫度要在47℃以下;冬季,煙氣冷凝后的溫度要在45℃以下。
因此冷凝后煙氣溫度排放指標的準確監測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常規方法難以實現準確測量,其中:
1.由于濕法脫硫處理后的煙氣處于飽和蒸汽狀態,按有色煙羽治理要求進一步冷凝降低溫度后,煙氣會析出部分水分。其中絕大部分析出的水分會在煙道下部匯集、引出,但煙道內不可避免存在微小液滴,隨著煙氣流向在下游煙道內漂浮,部分液滴會附著在測量冷凝后的煙氣溫度測點所設的一次元件上,導致測量值會偏離實際值。因此單純在冷凝后煙氣排放測點加裝溫度測量元件測量溫度,是不準確的。
2.理論上也可以通過測量有色煙羽治理過程中煙氣析出的水量,根據熱量平衡關系計算冷凝后煙氣排放溫度。但主流的有色煙羽治理技術,如:脫硫塔漿液冷凝、加裝換熱面實現相變凝聚等煙氣低溫冷凝技術中,煙氣析出的水量測量也存在一定問題:
(1)脫硫塔漿液冷凝技術中,由于析出水混入漿液中導致析出的水量無法測量。
(2)以氟塑料為典型的相變凝聚提水技術在捕集水分的同時,協同脫除煙氣污染物導致冷凝水含塵、氣溶膠等,析出的水量也無法準確測量。
另外也有國內外學者關注膜分離技術在有色煙羽治理中的應用,煙氣中的水蒸氣主要通過膜管的選擇性吸收進入膜管內,同時也有少量的水蒸氣在煙氣通過膜管的過程中冷凝。其中通過膜系統的冷卻水量數量級在10的三次方,而通過膜系統的煙氣含水量的數量級在10的一次方,僅占冷卻水量的1%左右。孔板、超聲波流量計等流量測量裝置的誤差范圍在1%,故測量的析出的水量也不準確。
因此有色煙羽治理工程中煙氣溫度排放指標的準確測量存在諸多問題,影響著有色煙羽治理排放指標的客觀評估。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色煙羽治理工程中排煙溫度排放指標的監測方法,以解決煙氣出口溫度測量中存在測量值偏離實際值、析水量無法測量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有色煙羽治理工程中排煙溫度排放指標的監測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冀研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河北冀研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55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