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漏油行星齒輪減速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33657.7 | 申請日: | 2019-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150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21 |
| 發明(設計)人: | 方為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眾力合創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11530 北京華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婷 |
| 地址: | 221300 江蘇省徐***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卻介質 收集槽 行星齒輪減速機 油泵 冷卻管 潤滑油 回收裝置 輸送裝置 一端設置 出液端 進油口 流出管 排出口 注入口 潤滑油外泄 殼體頂部 螺旋纏繞 防漏油 減速機 進液端 殼體 排出 | ||
本發明涉及減速機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防漏油行星齒輪減速機,包括行星齒輪減速機本體和油泵,所述行星齒輪減速機本體的殼體底部設有潤滑油流出管和收集槽,所述殼體頂部設有進油口,所述潤滑油流出管連接所述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出液端與所述油泵的進液端連接,所述油泵的出液端與所述進油口連接;還包括冷卻介質輸送裝置、冷卻介質回收裝置和螺旋纏繞所述收集槽的冷卻管,所述冷卻管的一端設置用于注入冷卻介質的注入口,所述冷卻管的另一端設置用于排出所述冷卻介質的排出口,所述冷卻介質輸送裝置與所述注入口連接,所述冷卻介質回收裝置與所述排出口連接。本發明通過對潤滑油進行降溫,降低了潤滑油外泄的可能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減速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漏油行星齒輪減速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行星齒輪減速機在高速運行時,其殼體內腔的潤滑油液溫度容易升高膨脹,從而導致潤滑油的外泄,影響減速機運行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漏油行星齒輪減速機。
本發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漏油行星齒輪減速機,包括行星齒輪減速機本體和油泵,所述行星齒輪減速機本體的殼體底部設有潤滑油流出管和收集槽,所述殼體頂部設有進油口,所述潤滑油流出管連接所述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出液端與所述油泵的進液端連接,所述油泵的出液端與所述進油口連接;
還包括冷卻介質輸送裝置、冷卻介質回收裝置和螺旋纏繞所述收集槽的冷卻管,所述冷卻管的一端設置用于注入冷卻介質的注入口,所述冷卻管的另一端設置用于排出所述冷卻介質的排出口,所述冷卻介質輸送裝置與所述注入口連接,所述冷卻介質回收裝置與所述排出口連接。
在一種能夠實現的方式中,所述防漏油行星齒輪減速機還包括處理器和用于控制所述冷卻介質輸送裝置運行的第一控制器,所述收集槽設有用于檢測收集槽內潤滑油溫度的溫度傳感器;
所述溫度傳感器、第一控制器皆與所述處理器通信連接,所述處理器在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溫度高于預設的溫度閾值時,向所述第一控制器發送開啟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冷卻介質輸送裝置向所述冷卻管輸送冷卻介質。
在一種能夠實現的方式中,所述開啟控制指令包括控制所述冷卻介質輸送裝置向所述冷卻管輸送冷卻介質的時間信息。
在一種能夠實現的方式中,所述處理器在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溫度低于預設的溫度閾值時,向所述第一控制器發送關閉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冷卻介質輸送裝置停止向所述冷卻管輸送冷卻介質。
在一種能夠實現的方式中,所述防漏油行星齒輪減速機還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油泵運行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與所述處理器通信連接。
在一種能夠實現的方式中,所述處理器在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溫度低于預設的溫度閾值時,向所述第二控制器發送運行指令。
在一種能夠實現的方式中,所述收集槽上設有液位傳感器,所述處理器在所述液位傳感器檢測到收集槽內的液位超過預設的液位閾值時,向所述第二控制器發送運行指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通過收集槽收集潤滑油,并通過收集槽上的冷卻設備對潤滑油進行降溫,進一步通過油泵將降溫后的潤滑油回收至行星齒輪減速機的殼體內腔,有利于降低行星齒輪減速機的殼體內腔內的潤滑油溫度,降低潤滑油外泄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防漏油行星齒輪減速機的簡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行星齒輪減速機的運行原理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眾力合創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眾力合創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365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