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液凝固過程中強制對流對MnS枝晶受力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30306.0 | 申請日: | 2019-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089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23 |
| 發明(設計)人: | 孟祥寧;朱苗勇;崔磊;高曉晗;張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0 | 分類號: | G06F16/20;G16C10/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優普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陳曦 |
| 地址: | 110169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凝固 過程 強制 對流 mns 枝晶受力 計算方法 | ||
本發明的一種鋼液凝固過程中強制對流對MnS枝晶受力計算方法,包括:步驟1:收集鋼種成分、凝固條件及邊界條件;步驟2:采用元胞自動機模型計算界面生長方向、液相溶質場與溫度場分布以及固相區溶質場分布;同時耦合格子Boltzmann方法中經典模型D2Q9模型計算流場速度分布;步驟3:對于復雜邊界流動,采用Mei修正F?H格式,沿X方向速度,在右側添加自由邊界條件,結合格子Boltzmann方法建立Fe?C?Mn?S四元合金流場下枝晶受力生長模型;步驟4:利用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處理軟件,圖像顯示MnS枝晶的形狀、尺寸和受力情況。本發明方法優化凝固技術,對枝晶在強制對流下受力分析進行預測,提高鑄坯質量提供理論指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鋼鐵冶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鋼液凝固過程中強制對流對MnS枝晶受力計算方法。
背景技術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型基礎產業。在鋼液凝固的過程中,隨著溫度的降低鑄坯表層開始形核生長形成柱狀晶,隨柱狀晶的生長固液界面前沿溶質富集嚴重。不同尺寸的MnS夾雜物對鋼材性能起到不同的作用。為此,鋼液凝固過程中夾雜物析出預測對于控制鑄坯裂紋,提高鑄坯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連鑄過程中,鑄坯內的鋼液會不斷流動,對微觀枝晶的生長和形貌產生一定影響。同時,鋼液流動也會因為枝晶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復雜。傳統的流場數值模擬主要是通過Navier-Stokes(N-S)方程對壓力場進行迭代求解。但該方法求解繁瑣,計算量大,數值穩定性差,并且處理枝晶曲邊邊界時需要借助壁面函數,增大求解誤差。因此,準確描述流場分布對枝晶求解極其重要。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鋼液凝固過程中強制對流對MnS枝晶受力計算方法,可預測在不同工藝的情況下強制對流對MnS枝晶受力情況,優化了凝固技術以及枝晶在強制對流下受力生長的理論指導。
本發明提供一種鋼液凝固過程中強制對流對MnS枝晶受力計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收集鋼種成分、凝固條件及邊界條件;
步驟2:基于金屬凝固理論,采用元胞自動機模型計算界面生長方向、液相溶質場與溫度場分布以及固相區溶質場分布;同時耦合格子Boltzmann方法中經典模型D2Q9模型計算流場速度分布;
步驟3:對于復雜邊界流動,采用Mei修正F-H格式,沿X方向速度,在右側添加自由邊界條件,結合格子Boltzmann方法建立Fe-C-Mn-S四元合金流場下枝晶受力生長模型;
步驟4:利用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處理軟件,圖像顯示MnS枝晶的形狀、尺寸和受力情況。
本發明的一種鋼液凝固過程中強制對流對MnS枝晶受力計算方法,在計算強制對流下枝晶生長,通過對時間步長的細化提高了計算精度。顯示MnS枝晶形狀、尺寸和受力情況。為發明優化凝固技術,對枝晶在強制對流下受力分析進行預測,提高鑄坯質量提供理論指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鋼液凝固過程中強制對流對MnS枝晶受力計算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強制對流對MnS枝晶受力計算程序建立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常用D2Q9模型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Mei修正F-H格式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流場中枝晶形貌演變和Mn溶質分布模擬圖;
圖6為本發明實例提供的不同流速下的枝晶形貌和Mn溶質分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大學,未經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030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
- 下一篇:叉車專用料斗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