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共軛雙極點的射頻前端電路寬帶補償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27999.8 | 申請日: | 2019-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682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潔;龔科;馬偉;趙輝;戴璐;邢建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B1/12 | 分類號: | H04B1/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堯 |
| 地址: | 710100***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共軛 極點 射頻 前端 電路 寬帶 補償 方法 | ||
1.一種基于共軛雙極點的射頻前端電路寬帶補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建立具有寬帶補償結構的有源射頻前端電路,包括全差分運放Amp、2個電容C4、2個前饋增益阻抗RG、2個反饋阻抗RF、補償電路和差分輸入型ADC;其中一個電容C4的一端與有源射頻前端電路的外部輸入端連接;另一端與其中一個前饋增益阻抗RG的一端連接;該前饋增益阻抗RG的另一端分別與全差分運放Amp的N輸入端和其中一個反饋阻抗RF的一端連接;該反饋阻抗RF的另一端分別與全差分運放Amp的P輸出端和補償電路連接;
另一個電容C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與另一個前饋增益阻抗RG的一端連接;該前饋增益阻抗RG的另一端分別與全差分運放Amp的輸入P端和另一個反饋阻抗RF的一端連接;該反饋阻抗RF的另一端分別與全差分運放Amp的輸出N端和補償電路連接;差分輸入型ADC的輸入P端和N輸入端分別與補償電路連接;
步驟二、建立補償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容C1、電容C2和電容C3;電阻R1、電容C2和電阻R3按順序以串聯方式連接在全差分運放Amp的輸出N端和P輸出端之間;電阻R2的一端分別與全差分運放Amp的P輸出端、電容C1的一端、電容C2和電阻R3的公共點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與全差分運放Amp的輸出N端、電容C3的一端、電阻R1和電容C2的公共點連接;電阻R1分別與電容C1的另一端和差分輸入型ADC的輸入P端連接;電阻R3分別與電容C3的另一端和差分輸入型ADC的N輸入端連接;
步驟三、建立有源射頻前端電路的傳輸函數H(S);
步驟四、根據傳輸函數H(S),得到該傳輸函數分母的復頻域方程根,計算出該補償電路產生的兩個極點,分別為第一極點P1和第二極點P2;
步驟五、調整補償電路中各元器件的數值,使第一極點P1和第二極點P2構成一對共軛極點,實現在極點頻率處產生幅頻增益以補償電路整體的射頻增益衰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共軛雙極點的射頻前端電路寬帶補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傳輸函數H(S)為:
式中,S為復頻率;
Gm為全差分運放Amp單邊跨導;
ROUT為全差分運放Amp單邊輸出阻抗;
R1為電阻R1的阻值;
R2為電阻R2的阻值;
C1為電容C1的容值;
C2為電容C2的容值。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共軛雙極點的射頻前端電路寬帶補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中,第一極點P1的計算公式為:
第二極點P2的計算公式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共軛雙極點的射頻前端電路寬帶補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五中,調整補償電路中各元器件的數值,使第一極點P1和第二極點P2構成一對共軛極點的具體方法為:
調整R1、R2、ROUT、C1和C2的數值,實現則第一極點P1和第二極點P2構成一對共軛極點。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共軛雙極點的射頻前端電路寬帶補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C2的容值C2小于1nF。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基于共軛雙極點的射頻前端電路寬帶補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C1的容值C1大于100nF。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未經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2799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