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雷模塊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25102.8 | 申請日: | 2019-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076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7 |
| 發明(設計)人: | 惠欲曉;章志;胡勇;王旭明;王炎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瑞隆源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H9/00 | 分類號: | H02H9/00;H02H9/04;H02H9/06;H02H9/02 |
| 代理公司: | 44414 深圳中一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偉鋒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腳 壓敏電阻 電路板 電連接 放電管 防雷模塊 漏流 電涌保護器 可靠性增加 電涌能力 使用壽命 限制處理 相對設置 電涌 泄放 分段 吸收 | ||
本發明涉及電涌保護器技術領域,提供一種防雷模塊,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在所述第一引腳和所述第二引腳之間依次設有壓敏電阻、電路板和放電管,所述第一引腳與所述壓敏電阻電連接,所述第二引腳分別與所述電路板和所述放電管電連接,所述電路板與所述壓敏電阻電連接,所述放電管與所述壓敏電阻電連接。通過電路板將壓敏電阻和放電管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對漏流進行很好的切斷限制處理,解決了漏流不可控的狀態,使其使用可靠性增加,另一方面能對電涌能力進行分段吸收和泄放,提高了對電涌的抑制效果,使其使用壽命得到有效延長;同時,對該防雷模塊的結構進行了精簡,使其結構簡單化和小型化,降低了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涌保護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防雷模塊。
背景技術
造成電涌(瞬變脈沖)的原因通常包括雷電、接地不良、感性負載切換、市電故障排除以及ESD(Electro-Static Disscharge,靜電釋放)等。其結果可能會造成數據丟失或損壞,甚至設備損毀,其中以雷電造成的電涌破壞性最強。
現有的防雷電電涌破壞的方法通常是在用電設備的電源適配器前端使用電涌保護裝置,該電涌保護裝置通常會采用殼體,設于殼體內的壓敏電阻或放電管等構件,不但體積大,而且結構復雜,導致成本較高,而且單獨使用放電管或壓敏電阻時,還存在漏電大,易裂化起火、續流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雷模塊,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涌保護裝置結構復雜,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雷模塊,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在所述第一引腳和所述第二引腳之間設有壓敏電阻、電路板和放電管,所述第一引腳與所述壓敏電阻電連接,所述第二引腳分別與所述電路板和所述放電管電連接,所述電路板與所述壓敏電阻電連接,所述放電管與所述壓敏電阻電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路板為圓環型電路板,所述電路板上沿其軸向設有用于安裝所述放電管的通孔。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路板靠近所述第二引腳的一側設有焊片,所述焊片與所述第二引腳電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路板靠近所述壓敏電阻的一側設有鍍錫層,所述鍍錫層與所述壓敏電阻電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腳通過第一錫片與所述壓敏電阻電連接,所述第二引腳通過第二錫片與所述放電管電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放電管和所述電路板均通過第三錫片與所述壓敏電阻電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放電管包括:瓷片,以及分別設于所述瓷片相對兩側的第一電極片和第二電極片。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瓷片的相對兩側均設有凸臺,所述第一電極片和所述第二電極片分別設置在所述凸臺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腳和所述第二引腳均采用紫銅材料制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腳和所述第二引腳的表面鍍霧錫處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防雷模塊,通過電路板將壓敏電阻和放電管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對漏流進行很好的切斷限制處理,解決了漏流不可控的狀態,使其使用可靠性增加,另一方面能對電涌能力進行分段吸收和泄放,提高了對電涌的抑制效果,使其使用壽命得到有效延長;同時,對該防雷模塊的結構進行了精簡,使其結構簡單化和小型化,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瑞隆源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瑞隆源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251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