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搶占的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共存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23891.1 | 申請日: | 2019-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842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周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16/14;H04W72/04;H04W72/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麗明 |
| 地址: | 5102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搶占 上行 urrlc 業務 embb 共存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的基于搶占的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共存方法,包括URRLC業務終端的信號調制發送過程和基站對于信號的判斷譯碼過程,利用NR時隙結構與DMRS傳輸特性,將URRLC業務與上行DMRS進行復用,實現了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的共存。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于搶占的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共存方法,包括URRLC業務終端的信號調制發送過程和基站對于信號的判斷譯碼過程,充分利用NR時隙結構與DMRS傳輸特性,無需提前調度,URRLC業務時延低;無需提高URRLC業務的發送功率,不會對相鄰小區產生較大干擾;無需預留資源,能夠提高時頻資源的利用率,因此在保障URRLC業務的極低時延和可靠性的同時,保障eMBB業務的頻譜效率與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5G通信中無線資源管理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基于搶占的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共存方法。
背景技術
5G技術以其極強的靈活性、滲透性和帶動性,正在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為社會發展提供關鍵的技術支撐。5G標準對多種不同業務(例如eMBB、URRLC、mMTC)的支持是其亮點之一,其中eMBB業務與URRLC業務的共存是多業務復用的重要需求。如圖1所示,URRLC業務由于其突發性以及極低時延的要求,通常需要盡快的、大帶寬的發送處理,不可避免的需要搶占eMBB業務的時頻資源。在目前的標準中,僅提供了下行多業務并行傳輸的支持,如圖2所示,下行通過調度指示和搶占信令來提供eMBB業務與URRLC業務的復用。然而,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的復用,現有標準并未提供支持。現有方法無法支持NR標準的URRLC業務與eMBB業務在上行傳輸過程中的并存。
在現有研究中,對于上行URRLC與eMBB業務共存主要提供了三種解決思路:第一種由基站進行調度,通過下行控制信令停止eMBB業務的上行傳輸,并為URRLC業務分配相應的時頻資源,從而保障通信的可靠性。第二種方法是通過功率控制,降低eMBB業務的發送功率,提高URRLC的發送功率。第三種方法是采用預留時頻資源的方式,在調度eMBB業務時,周期性的預留空白時頻資源。
但上述的現有技術均不能滿足5G標準的需求,具體為:在第一種方法中,終端需要隨時監聽eMBB中止信令,由于URRLC調度周期短,對eMBB中止信令的盲檢周期也必須配置得極短,會造成終端能耗較大,降低終端續航能力;其次,eMBB中止信令可靠性要求極高,需要占用較多時頻資源,同時還需要復雜的設計,將增加標準的復雜度并且降低頻譜利用率;再次,終端收到eMBB中止信令到執行,需要處理時間,會增大URRLC業務的時延。在第二種方法中,與上述第一種方法類同,存在信令處理時延,將增加URRLC業務的時延;其次,高功率的URRLC業務傳輸將會對相鄰小區產生較大的干擾;再次,對于處于小區的邊緣終端,功率調節的余量較小,不適用該方法;最后,由于URRLC業務對帶寬要求高,大帶寬高功率發送將極大提高終端硬件與射頻器件的復雜度,不利于5G的推廣應用。第三種采用預留時頻資源的方法,在調度eMBB業務時,周期性的預留空白時頻資源,會極大地浪費時頻資源,降低頻譜利用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克服現有的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共存方法存在無法在保障URRLC業務的極低時延和可靠性的同時,保障eMBB業務的頻譜效率與可靠性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基于搶占的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共存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基于搶占的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共存方法,包括URRLC業務終端的信號調制發送過程和基站對于信號的判斷譯碼過程,利用NR時隙結構與DMRS傳輸特性,將URRLC業務與上行DMRS進行復用,實現了上行URRLC業務與eMBB業務的共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238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