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坑支護結構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996861.2 | 申請日: | 2019-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253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方方;王繼坤;付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廣元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02D1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漢市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放坡 排樁 加固區 加固樁 整體穩定性 基坑 間隔均勻 區域土體 土體 基坑支護結構 連接為一體 基坑邊坡 豎直設置 水平夾角 周向設置 支護 銜接段 側方 坡頂 三段 平行 硬化 支撐 | ||
1.一種基坑(2)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繞基坑(2)周向一圈間隔均勻設置的多個排樁(1),所述排樁(1)頂部均設有放坡加固區,所述放坡加固區包括水平銜接段(5)、傾斜壓坡段(6)和坡頂硬化段(7),所述傾斜壓坡段(6)與水平夾角為40°-45°,且所述傾斜壓坡段(6)下方還設有位于土體(3)內部的豎直設置的加固樁(8),所述加固樁(8)繞基坑(2)周向設置間隔均勻的多個且均與所述排樁(1)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2)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樁(1)的一側與放坡加固區下方的土體(3)相抵接,所述排樁(1)的另一側朝向基坑(2),且所述排樁(1)的底部插接于土體(3)中且端部低于基坑(2)的底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2)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銜接段(5)、傾斜壓坡段(6)和坡頂硬化段(7)均包括覆蓋于放坡土體(3)上的鋼絲網、噴射與所述鋼絲網上的混凝土層,且所述水平銜接段(5)和傾斜壓坡段(6)的底部還設有插接于土體(3)內部且與所述鋼絲網固定連接的錨桿(1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2)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頂硬化段(7)的上端面為傾斜設置,且較低的一端向遠離所述基坑(2)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坡頂硬化段(7)還連接有截水溝,所述截水溝與所述坡頂硬化段(7)較低的一端連通,所述截水溝繞所述基坑(2)周向設置一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2)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樁(8)為水泥攪拌樁,且所述加固樁(8)的底端低于所述排樁(1)的頂部高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2)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壓坡段(6)的底部還開設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傾斜設置,且位置較高的一端位于所述傾斜壓坡段(6)土體(3)。
7.一種基坑(2)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排樁(1)支護,采用混凝土灌注樁沿基坑(2)開挖區域外沿周向間隔均勻設置多個排樁(1),且排樁(1)頂部澆筑水平的冠梁(4),排樁(1)的樁頂埋設于所述冠梁(4)內;
步驟二,基坑(2)開挖,邊坡放坡,待步驟一中的排樁(1)達到預定齡期和強度后,對基坑(2)區域進行明挖作業,對排樁(1)上部的土體(3)進行放坡開挖;
步驟三,放坡區域土體(3)加固并形成止水帷幕,對放坡區域的土體(3)進行單排水泥攪拌樁施工,形成連續的一圈止水帷幕,同時對坡面土體(3)進行掛網噴錨處理;
步驟四,附屬優化,在所述基坑(2)外部開挖臨時集水井(11),所述放坡區域設置泄水孔卸除側方水壓力,所述基坑(2)內部開挖一圈排水溝(10),所述排水溝(10)靠近所述排樁(1)的一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2)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基坑(2)開挖后,排樁(1)的樁間土進行掛網噴砼支護;掛網采用50×100*2.0鋼板網,土釘采用φ16鋼筋,長1.2m。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坑(2)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對邊坡進行放坡時按照1:1進行,同時坡地設置水平銜接段(5)與排樁(1)頂部連接,坡頂設置坡頂硬化段(7),且水泥攪拌樁位于放坡段正下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廣元巖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湖北廣元巖土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9686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坑邊坡塔吊施工工法
- 下一篇:一種剪力墻高肢導墻轉換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