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平原淺水湖泊生態水位調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992148.0 | 申請日: | 2019-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459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求穩;劉東升;朱昊彧;施文卿;陳宇琛;馬宏海;洪迎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A01G22/00 |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趙淑芳 |
| 地址: | 210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湖濱濕地 配置植物 淺水湖泊 生長周期 濕地 高程 水深 湖泊污染 水位 污染物吸收 對比結果 對比區域 生態水位 相應區域 植物收割 平原 配置的 生長 根系 移除 污染物 萌芽 湖泊 調控 配置 吸收 恢復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平原淺水湖泊生態水位調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根據平原淺水湖泊多年平均水位和湖濱濕地高程確定濕地水深;根據濕地水深和湖泊污染狀況配置適應特性的植物;對比區域內最低水位與濕地高程,根據對比結果在相應區域配置植物,確定配置植物的生長周期,根據配置的植物的生長周期設置水位。本發明保證湖濱濕地植物的萌芽率,為后期植物的生長恢復奠定基礎;本發明促進湖濱濕地植物的生長,提高根系污染物吸收量和吸收效果;本發明還提高了植物收割量,提高了湖泊污染物移除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湖濱生態修復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平原淺水湖泊生態水位調控方法。
背景技術
在全球湖泊富營養化和污染問題嚴峻的形勢下,湖濱生態修復與管理一直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湖濱濕地具有良好的污染物截留與凈化、捕集和抑制藻類、提高湖濱生物多樣性、控制沉積和侵蝕及調蓄洪水的功能,是健康湖泊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湖泊水位調控及湖濱植物管理是保持湖濱濕地功能的兩個關鍵要素。水位波動是濕地最重要的水文情勢,水位調控產生的濕地干濕交替周期和最高水深變化直接影響了濕地植物的個體生長及濕地的水質凈化效果,因此,加強水位調控及確定適宜水位技術方法在湖濱濕地恢復與治理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植物管理對濕地水質的凈化效果的影響不容忽視,植物收割和濕地基質表層堵塞顯著地影響著濕地水質凈化效果。目前,對湖泊水位調控所采取的方法主要為水文學法、生物空間法、湖泊形態分析法,著重考慮對湖泊最低生態需水量對應的最低生態水位的維持,而極少考慮水位對湖濱濕地植物及其污染物吸收效果的影響。在濕地植物管理方面,對植物收割留茬高度與水位的關系考慮不足。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原淺水湖泊生態水位調控方法,解決現有調控方法不考慮對植物的影響,調控不到位,影響植物生長的問題。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平原淺水湖泊生態水位調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平原淺水湖泊年平均水位和湖濱濕地高程確定濕地水深;
(2)根據濕地水深和湖泊污染狀況配置適應特性的植物;
(3)對比區域內最低水位與濕地高程,根據對比結果在相應區域配置植物,
(4)確定配置植物的生長周期,根據配置的植物的生長周期設置水位。
其中,所述步驟(1)中濕地水深為h=X-H,其中X為平原淺水湖泊水位,H為湖濱濕地高程。
所述步驟(3)中,在最低水位高于濕地高程情況下,區域內配置水生植物為主;最低水位低于濕地高程情況,區域內配置旱生植物。
所述步驟(4)中植物的生長周期為萌芽期、生長繁殖期和休眠期。
所述植物萌芽期的水位設置為Ⅰ≤X≤Ⅱ,生長繁殖期的水位設置為Ⅲ≤X≤Ⅳ,休眠期的水位設置為Ⅴ≤X≤Ⅵ,其中,I為保證湖區其他生物如魚類等生存和水環境容量等的最低水位,II為保證植物萌發率的最高水位;III是保證植物生長和湖泊最低生態需水量的最低水位;Ⅳ是保證植物水質凈化效果的最高水位;Ⅵ是保證湖泊最低生態需水量的水位;Ⅵ是保證植物收割和收割后植物存活的最高水位。
有益效果:本發明保證湖濱濕地植物的萌芽率,為后期植物的生長恢復奠定基礎;本發明促進湖濱濕地植物的生長,提高根系污染物吸收量和吸收效果;本發明通過同步調低水位與植物收割時間的方案,提高污染物移除率和植物存活率;本發明在枯水位特定時期或植物收割期進行濕地強制落干,以緩解基質上部由于細菌生長引起的堵塞,保證湖濱濕地生態功能的有效發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湖濱濕地植物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未經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9214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