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級電容器用納米線狀二氧化錳/石墨烯氣凝膠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977550.1 | 申請日: | 2019-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391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曉林;劉艷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化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G11/30 | 分類號: | H01G11/30;H01G11/36;H01G11/46;H01G11/24;C01G45/02;C01B32/19;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張立改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級 電容 器用 納米 線狀 二氧化錳 石墨 凝膠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一種超級電容器用納米線狀二氧化錳/石墨烯氣凝膠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超級電容器儲能材料領域。該納米線狀二氧化錳為β?MnO2納米線,所述的納米線為長條片狀納米線,其納米線寬度方向的尺寸約為10nm,長度為2~5μm,并且該β?MnO2納米線均勻且垂直生長于石墨烯納米片上,由此形成了所述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綜合了二氧化錳法拉第電容高和石墨烯導電性好的優點,提高了復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超級電容器儲能材料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納米線狀二氧化錳/石墨烯氣凝膠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使二氧化錳納米線垂直生長在石墨烯上,利用二氧化錳納米線和石墨烯之間的協同作用,提高了電化學性能。
背景技術
如今,由于傳統化石燃料的枯竭和環境污染的加劇,清潔和可持續能源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這些能源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具有不連續性和不穩定性的特征。因此,開發穩定高效能量存儲系統變得越來越迫切和重要。作為新型儲能裝置,超級電容器具有許多顯著特性,例如高功率密度,快速充電/放電速率和長循環壽命,在電子設備,混合動力電動車輛和備用電源系統中具有廣泛的應用。但是,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不高極大地限制了其進一步的應用。所以,開發具有大比表面積和高導電率的電極材料成為了研究熱點和難點。
二氧化錳納米材料具有理論比容高、來源豐富、環境友好、成本低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然而,二氧化錳導電性較差,導致其電容性能不高,限制了其在超級電容器領域的進一步應用。因此,將二氧化錳與導電性良好的石墨烯進行復合,通過其協同作用,既提高了復合材料的導電性,又增大了其比表面積,有利于提高電子和電解質離子的傳輸效率,從而提高該復合材料比電容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納米線狀二氧化錳/石墨烯氣凝膠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中,該納米線狀二氧化錳為β-MnO2納米線,所述的納米線為長條片狀納米線,其納米線寬度方向的尺寸約為10nm,長度為2~5μm,并且該β-MnO2納米線均勻且垂直生長于石墨烯納米片上,由此形成了所述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綜合了二氧化錳法拉第電容高和石墨烯導電性好的優點,提高了復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使β-MnO2納米線均勻且垂直生長于石墨烯納米片上的制備方法,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β-MnO2納米線的制備過程
具體優選包括如下步驟:
①在磁力攪拌條件下,分別將一定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優選10000)溶于去離子水中,直至全部溶解,記為溶液1;
②用滴管分別量取一定體積的Mn(NO3)2(50wt%)溶液和KMnO4(0.2mol/L)溶液,分別滴入上述溶液1中,期間不斷進行磁力攪拌,待全部滴加完畢后再繼續攪拌30min,得到混合溶液2;
③混合液2全部轉移到水熱釜中,在180℃水熱處理4~6h,取出水熱釜并自然冷卻至室溫,先用去離子水進行洗滌多次,洗去SDBS和PVP,再用無水乙醇進行洗滌,去除殘余的水,在干燥得到MnOOH前驅體粉體;
④稱量一定量的上述MnOOH粉體,均勻地分散于NaOH(優選濃度2mol/L)溶液中記為溶液3;
⑤然后將溶液3轉移到水熱釜中,在180℃下水熱處理24~48h,取出水熱釜并自然冷卻至室溫,先用去離子水進行洗滌多次至中性,再用無水乙醇進行洗滌,去除殘余的水,之后干燥,然后在300℃下煅燒2h,得到β-MnO2納米線粉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化工大學,未經北京化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7755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