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終端網絡同步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974889.6 | 申請日: | 2019-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88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孫龍;崔恒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6/00 | 分類號: | H04W56/00;H04W6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鉦霖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22 | 代理人: | 李志新;熊玉蘭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區清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終端 網絡 同步 方法 裝置 | ||
本公開是關于一種終端網絡同步方法及裝置。其中終端網絡同步方法,包括:向網絡進行跟蹤區域更新注冊;接收多個跟蹤區域編碼;基于多個跟蹤區域編碼中的第一跟蹤區域編碼在網絡中駐留;與網絡斷開后重新連接網絡,向網絡進行跟蹤區域更新注冊。通過在終端掉網恢復駐留后,尤其是駐留到與之前不同的跟蹤區域編碼后,終端強制向網絡發起跟蹤區域更新注冊流程,從而能夠保證網絡和終端的同步,保證終端時刻被網絡尋呼,進而提高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終端網絡同步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技術發展,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LTE)網絡越來越普及,終端設備,如手機等,均通過長期演進網絡進行各種語音和數據業務。在長期演進網絡中,分為多個跟蹤區域(Tracking?Area,TA),跟蹤區域通過跟蹤區域編碼(Tracking?Area?Code,TAC)標識,終端通過跟蹤區域更新(Tracking?Area?Update,TAU)注冊到長期演進網絡,跟蹤區域更新完成后長期演進網絡會回復一個跟蹤區域編碼給終端,用于終端在駐留該跟蹤區域的網絡中基于該跟蹤區域編碼保持與網絡同步,如果終端在當前跟蹤區域編碼掉網恢復后,無需重新發起跟蹤區域更新注冊即可和網絡保持同步,當終端移動至其他跟蹤區域時,需要通過重新跟蹤區域更新注冊,獲取新的跟蹤區域編碼。
在一些情況下,長期演進網絡在終端每次跟蹤區域更新完成,會回復多個跟蹤區域編碼,如a,b,c,d四個跟蹤區域編碼給終端。比如當前終端駐留的網絡跟蹤區域編碼是a,某種原因掉網恢復后駐留到跟蹤區域編碼為b,c,d中任意一個,根據協議定義此時終端無需發起跟蹤區域更新注冊,此類情況會導致終端和網絡失步,終端無法接收到網絡發送的尋呼消息,影響終端用戶體驗。
發明內容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公開提供一種終端網絡同步方法及裝置。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終端網絡同步方法,方法包括:向網絡進行跟蹤區域更新注冊;接收多個跟蹤區域編碼;基于多個跟蹤區域編碼中的第一跟蹤區域編碼在網絡中駐留;與網絡斷開后重新連接網絡,向網絡進行跟蹤區域更新注冊。
在一例中,與網絡斷開后重新連接網絡,向網絡進行跟蹤區域更新注冊,還包括:與網絡斷開后重新連接網絡,基于多個跟蹤區域編碼中的第二跟蹤區域編碼駐留;當第二跟蹤區域編碼與第一跟蹤區域編碼為不同跟蹤區域編碼時,向網絡進行跟蹤區域更新注冊。
在一例中,接收多個跟蹤區域編碼,包括:接收跟蹤區域標識表,跟蹤區域標識表包括多個跟蹤區域編碼。
在一例中,網絡為長期演進網絡中的一個跟蹤區域網絡。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終端網絡同步裝置,包括:注冊單元,用于向網絡進行跟蹤區域更新注冊;接收單元,用于接收多個跟蹤區域編碼;同步單元,用于基于多個跟蹤區域編碼中的第一跟蹤區域編碼在網絡中駐留;強制更新單元,用于與網絡斷開后重新連接網絡,向網絡進行跟蹤區域更新注冊。
在一例中,強制更新單元還用于:與網絡斷開后重新連接網絡,基于多個跟蹤區域編碼中的第二跟蹤區域編碼駐留;當第二跟蹤區域編碼與第一跟蹤區域編碼為不同跟蹤區域編碼時,向網絡進行跟蹤區域更新注冊。
在一例中,接收單元還用于:接收跟蹤區域標識表,跟蹤區域標識表包括多個跟蹤區域編碼。
在一例中,網絡為長期演進網絡中的一個跟蹤區域網絡。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用于存儲指令;以及處理器,用于調用存儲器存儲的指令執行第一方面的終端網絡同步方法。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指令,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執行第一方面的終端網絡同步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7488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