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室內晾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973048.3 | 申請日: | 2019-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967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7 |
| 發明(設計)人: | 夏慶國;劉呈呈;錢晨陽;謝輝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D06F57/12 | 分類號: | D06F57/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1025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室內 晾曬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室內晾曬裝置,主體導軌與陽臺天花板連接,導軌內有若干掛鉤用以懸掛衣物,導軌上表面分布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導軌內部有T型軌道,軌道上有有動力滑塊,起到搬運衣物及檢測各傳感器數據,T型軌道兩側有石墨電極,動力滑塊內有碳刷與石墨電極接觸以獲取電能,動力滑塊內部有獨立電池組,動力滑塊通過內部橡皮輪在導軌上移動,動力滑塊下部有電磁體,用來搬運掛鉤,軌道上有提升裝置。導軌下部有控制臺,可以進行人工干預并顯示監測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室內智能晾曬衣物以及回收的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智能室內晾曬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像家庭,宿舍,小型廠房等室內環境,空間小,房屋結構復雜,傳統晾衣桿費時費力,在沒人看管的情況下如遇天氣突變則衣物無法及時收回,現在家庭成員大多有各自的工作,宿舍也并不是時刻有人。為了讓人民體會科技給生活帶來的改變,讓智能家居走進千家萬戶,改變傳統晾衣方式,且根據風力、溫度、光照和重力計的檢測數據綜合判斷自動回收,我們設計了一套智能衣物晾曬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室內晾曬裝置,提高了傳統衣物晾曬效率,并且能自動進行調節和遠程控制。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三行平行直導軌,兩列導軌間有兩組彎導軌,導軌上方分布各類傳感器,導軌內有可移動的動力滑塊和掛鉤,動力滑塊通過磁吸連接掛鉤,動力滑塊內有碳刷和支撐輪與導軌相接觸,導軌下方有控制臺。
本發明主要包括供電裝置,引導裝置,提升裝置和工作裝置等部分,為了幫助人們更高效的晾曬,解決無人狀態下天氣變化對衣物造成的影響。本裝置安裝簡單,操作簡便,具有自動控制的能力,無需人工操作即可實現全自動運行,能自動調節衣物位置,即使遇到斷電等緊急情況,也可以利用備用電源完成應急操作。內部采用低壓直流供電,即使在潮濕環境也能充分保障人員安全,衣物移動路徑由導軌進行引導,可根據實際環境改變導軌路線,適用性廣。
本發明填補了市場空白,給出了一種新的晾曬方案,解決了傳統晾曬方式費時費力,且無法應對突發狀況的問題。本方案具有智能且高效的特點,能很好的應對如突然下雨、停電等突發狀況,符合新時代智能家居和現代化機械產品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水平導軌,2.控制臺,3.豎直導軌,4.提升裝置,5. 溫度和光強測計,6.直導軌,7. 彎導軌,11. 吊桿,9.延伸導軌,10.風力計,11.掛鉤,12.動力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
用于室內的晾曬裝置其軌道通過吊桿(11)固定與天花板等墻體上,通過向下的豎直導軌(3)與水平軌道(1)延伸至近地處方便人收取衣物,豎直導軌(3)內有提升裝置(4)將衣物提升至高處,旁附有控制裝置(2),豎直導軌(3)上方分布有兩個風力計(4)和九個光線及溫度傳感器(5),分別在導軌中部和兩端用以檢測環境變化及消除測量誤差,導軌內有可移動的動力滑塊(12)和掛鉤(11),掛鉤(11)上裝有重力計,用以檢測晾曬物體重量變化,動力滑塊(12)可攜帶掛鉤(11)在軌道上移動,一次可攜帶多個掛鉤(11),將不同重量的物體均勻分配。導軌內有T型軌道T型軌道兩側嵌有石墨電極,動力滑塊(12)內測嵌有碳刷與T型導軌內石墨電極相接觸以獲取電能,動力滑塊(12)采用分體式結,兩部分通過可轉向連桿相連,中間有橡膠防塵罩,動力滑塊(12)與掛鉤(11)接觸方式為磁吸式,其結構簡單并且能快速對衣物進行搬運。動力滑塊(12)內部有動力裝置,采用碳刷與導軌內電極接觸供電,摩擦小且方便移動,動力滑塊(12)內部設有兩個電池組,用來在突發停電或者外部供電故障等緊急情況時提供電力進行應急操作。延伸導軌(9)可以將軌道延伸至衛生間臥室等場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未經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7304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