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餐余垃圾堆肥發酵用除臭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972346.0 | 申請日: | 2019-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904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昌縣道寵聚寵物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F9/02 | 分類號: | C05F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維律師事務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權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紹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垃圾 堆肥 發酵 除臭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餐余垃圾除臭設備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餐余垃圾堆肥發酵用除臭裝置,包括主體機構、堆肥機構、進料機構、撒料機構及抖動機構;堆肥時,將放置板貫穿箱體的側面,將放置板側壁的滑塊滑動到鏈條側壁的固定座的內部,步進電機接通電源實現裝完餐余垃圾的放置板下降一個空位,下一個固定座與料口對應,易于下一個放置板的安裝,按照此方法安裝若干放置板進行裝納餐余垃圾進行發酵,位于箱體的底部的放置板表面的垃圾發酵呈肥料后,可以打開箱體底部蓋板實現對箱體底部的肥料進行清理,那么針對傳統的餐余垃圾發酵時餐余垃圾分層的問題,避免發酵完成的垃圾無法處理出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餐余垃圾除臭設備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餐余垃圾堆肥發酵用除臭裝置。
背景技術
廚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其主要來源為家庭廚房、餐廳、飯店、食堂、市場及其他與食品加工有關的行業,經過妥善處理和加工,可轉化為新的資源,高有機物含量的特點使其經過嚴格處理后可作為肥料、飼料,也可產生沼氣用作燃料或發電,油脂部分則可用于制備生物燃料。
然而餐余垃圾堆肥發酵用除臭裝置在向裝納機構的內部加入餐余垃圾時,由于餐余垃圾發酵裝納的容器較大,每次向裝納裝置的內部轉入餐余垃圾時由于加入的時間不同,位于裝納裝置的內部餐余垃圾形成分層,造成前期裝納的餐余垃圾發酵完成時后期的餐余垃圾在表面未發酵,導致前期餐余垃圾發酵完成形成的肥料難以從未發酵的餐余垃圾的底部清理出來,影響肥料的使用、影響了發酵的效率,且當餐余垃圾直接導入發酵除臭箱中時,需要人工的對餐余垃圾中的較大的塑料瓶進行分類,操作繁瑣。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餐余垃圾堆肥發酵用除臭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餐余垃圾堆肥發酵用除臭裝置,包括主體機構、堆肥機構、進料機構、撒料機構及抖動機構;用于實現對餐余垃圾進行裝納的所述主體機構的頂部邊沿處安裝有用于對餐余垃圾進行上料的所述進料機構,所述主體機構的內部安裝有用于對餐余垃圾進行擺放、發酵的所述堆肥機構,所述主體機構的側壁安裝有用于對所述進料機構下的料進行均勻鋪料的所述撒料機構,所述撒料機構位于所述進料機構的底部,所述撒料機構位于所述堆肥機構的頂部,所述主體機構的內壁安裝有位于所述撒料機構底部的所述抖動機構,所述抖動機構與所述撒料機構之間嚙合,所述抖動機構與所述堆肥機構抵觸。
具體的,所述主體機構包括箱體、除臭燈、風機及排氣管,所述進料機構的底部安裝有所述箱體,所述箱體的側壁安裝有用于對餐余垃圾的氣體進行排放的所述排氣管,所述排氣管的端部安裝有對氣體進行進行除臭的所述除臭燈,所述除臭燈的一端安裝有用于對箱體的內部進行空氣排放的所述風機。
具體的,所述進料機構包括料斗、攪拌葉、密封板、馬達、下料孔、篩網及收集槽,所述箱體的頂部邊沿處開設有所述下料孔,所述箱體的頂部安裝有與所述下料孔連通的、截面呈倒梯形結構的所述料斗,所述料斗的頂部邊沿處鉸接有所述密封板,所述料斗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與所述箱體的側壁平行的所述馬達,延伸至所述料斗內部的所述馬達的表面等距焊接有截面呈“S”形結構的所述攪拌葉,所述料斗的內部焊接有用于對餐余垃圾中的塑料瓶類制品進行分離的所述篩網,位于所述攪拌葉底部的所述篩網呈弧形結構,所述篩網的一端形成用于收納餐余垃圾中塑料瓶的所述收集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昌縣道寵聚寵物用品有限公司,未經新昌縣道寵聚寵物用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723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