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聚乙烯薄膜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972057.0 | 申請日: | 2019-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462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3 |
| 發明(設計)人: | 唐毓婧;王偉;侯瑞祥;張韜毅;侯莉萍;任敏巧;姚雪容;鄭萃;賈雪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8L23/08 | 分類號: | C08L23/08;C08J5/18;B65D65/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孫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隔 聚乙烯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薄膜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薄膜技術領域,公開一種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聚乙烯薄膜與應用。該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含有按重量份計的以下組分:線性低密度聚乙烯70?99.8份;乙烯/烯丙基環戊烷共聚物0.2?30份;其中,所述乙烯/烯丙基環戊烷共聚物中烯丙基環戊烷的含量為0.1?10mo1%,所述乙烯/烯丙基環戊烷共聚物的熔點為105?140℃。本發明的聚乙烯薄膜具有高的水蒸氣和氧氣阻隔性能,可明顯降低的水蒸氣透過量和氧氣透過量,同時具有較低的霧度和較高的透光率,特別適用于果蔬等的透明包裝。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薄膜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一種高阻隔性聚乙烯薄膜,以及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和聚乙烯薄膜的應用。
背景技術
水果和蔬菜是人類重要的食品,是人們取得基本營養物(維生素、擴物質、復合碳水化合物等)的主要來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新鮮水果和蔬菜的保鮮度要求越來越高。果蔬在收獲之后仍能繼續進行呼吸和蒸騰等生命活動,在存儲過程中會發生水分散失和營養物質的消耗。在果蔬中,水分是重要成分,影響著水果和蔬菜嫩度、鮮度和味道。蒸騰作用是采后果蔬失水的主要途徑,對果蔬進行包裝可以有效降低其蒸騰作用,較少水分散失。阻隔性過高的包裝材料,例如EVOH、PVDC、PA6等,與聚乙烯相比可以極大降低果蔬失重率,但阻隔性過高造成了果蔬的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等物質,加速果蔬的腐敗。因此只有適宜阻隔性的包裝材料才能有效保持果蔬新鮮度,品質和上架時間。
在極簡天然風盛行的今天,走簡單路線的透明包裝膜可清晰呈現高檔果蔬的艷麗外形,從而促進高檔果蔬的銷售,而且無色透明包裝增加了塑料回收利用的便利性,具有環保功效。聚乙烯具有成本低廉,加工方便的特點,具有很大的市場優勢。不同聚乙烯包裝膜霧度具有很大的差異,范圍可以在3%-90%。
專利文獻CN101535398A公開了一種用于食品包裝的阻隔膜,用不同熔融指數的HDPE以及成核劑共混,阻隔性能大幅度提升但透明性不佳,并不適用于高檔果蔬包裝。專利文獻CN105778208A公開了一種高阻隔聚乙烯薄膜的制備方法,此方法主要是通過改變工藝條件提高薄膜的阻隔性能,而非組合物本身變化提高薄膜性能。專利文獻CN107298782A公開了一種具有良好氣體阻隔性能的聚乙烯及其制備方法,將聚乙烯與極性材料以及相容劑進行共混從而獲得具有良好氣體阻隔性能的聚乙烯組合物,該文獻中并未提到水蒸氣阻隔性能的變化。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對于水蒸氣和氧氣都具有阻隔性且透明的聚乙烯薄膜,以滿足果蔬包裝的需求。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聚乙烯薄膜與應用。由該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制備的聚乙烯薄膜同時具備高的水蒸氣和氧氣阻隔性能,可以保持果蔬品質,延長物品上架期限。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該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含有按重量份計的以下組分:線性低密度聚乙烯70-99.8份;乙烯/烯丙基環戊烷共聚物0.2-30份;
其中,所述乙烯/烯丙基環戊烷共聚物中烯丙基環戊烷的含量為0.1-10mol%,所述乙烯/烯丙基環戊烷共聚物的熔點為105-140℃。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將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含有的各組分充分混合后,熔融擠出并造粒,得到所述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高阻隔性聚乙烯薄膜,該高阻隔性聚乙烯薄膜由上述的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或上述的制備方法制得的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制得。
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上述的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上述的制備方法制得的高阻隔性聚乙烯組合物、或者上述的高阻隔性聚乙烯薄膜在果蔬保鮮包裝上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720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