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液壓件生產的合成鑄鐵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970812.1 | 申請日: | 2019-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121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9 |
| 發明(設計)人: | 康晨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康達順精密汽車附件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7/10 | 分類號: | C22C37/10;C22C37/08;C22C33/08;C21C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合成鑄鐵 液壓件 制備 硅鋼片 爐料 鑄造技術領域 經濟成本 質量配比 回爐鐵 廢鋼 高硅 硅碳 選配 生產 生鐵 生產成本 制造 | ||
本發明屬于鑄造技術領域,尤其為一種用于液壓件生產的合成鑄鐵及其制備方法,針對現有的合成鑄鐵制備方法生產成本高、制造難度較大、不易實現的問題,現提出如下方案,其中的用于液壓件生產的合成鑄鐵,合成鑄鐵的組成成分為:C 2.6%~3.0%、Ni 0.5%~0.7%、Ti 0.8%~1.0%、N 1.1%~1.4%、S 0.1%~0.4%、P 0.3%~0.4%、Nb 0.6%~0.8%、Mo 0.3%~0.7%、Si 1.2%~1.4%、Mn 0.2%~0.4%、Cr 0.1%~0.3%、Cu 0.2%~0.5%,其余為Fe;按以下質量配比選配爐料:廢鋼40%~55%,生鐵6%~10%,回爐鐵10%~30%,高硅硅鋼片2%~4%等。本發明設計合理,有效降低了合成鑄鐵的生產經濟成本,且方便調整合成鑄鐵中的硅碳比例,工藝簡便可靠易操作,降低制造難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液壓件生產的合成鑄鐵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合成鑄鐵,就是不用新生鐵。只用廢鋼和回爐料,采用增碳的方法來調節碳量而生產的鑄鐵。近年來合成鑄鐵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所有鑄鐵材料總量中所占比例日趨增加。例如,申請號為201310562482.5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合成鑄鐵的增碳方法,包括(1)原材料選用(S1100);(2)增碳劑加入方法(S1200);(3)增碳溫度控制(S1300)。其中增碳劑是選用經高溫、非氧化處理后的優質煅燒石油焦石墨化增碳劑,選取增碳劑時,其粒度大小與溫度有關:感應電爐溫度低于1t時,應選擇粒度為0.5-2.5mm;1-3t時,應選擇粒度為2.5-5.0mm;3-10t時,應選擇粒度為5.0-20mm。該設計通過選用合適的增碳劑和設計合理的增碳方法應用于廢鋼生產的合成鑄鐵,提高在合成鑄鐵過程中碳的吸收率。
但是上述設計還存在不足之處,上述設計制備的合成鑄鐵生產成本比較高,且制造方法難度較大而不易實現,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用于液壓件生產的合成鑄鐵及其制備方法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的合成鑄鐵制備方法生產成本高、制造難度較大、不易實現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用于液壓件生產的合成鑄鐵及其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液壓件生產的合成鑄鐵,所述合成鑄鐵的組成成分為:C 2.6%~3.0%、Ni0.5%~0.7%、Ti 0.8%~1.0%、N 1.1%~1.4%、S 0.1%~0.4%、P 0.3%~0.4%、Nb0.6%~0.8%、Mo 0.3%~0.7%、Si 1.2%~1.4%、Mn 0.2%~0.4%、Cr 0.1%~0.3%、Cu 0.2%~0.5%,其余為Fe。
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根據上述所述合成鑄鐵的制備方法,控制該合成鑄鐵的組分為:C 2.6%~3.0%、Ni 0.5%~0.7%、Ti 0.8%~1.0%、N 1.1%~1.4%、S 0.1%~0.4%、P 0.3%~0.4%、Nb 0.6%~0.8%、Mo 0.3%~0.7%、Si 1.2%~1.4%、Mn 0.2%~0.4%、Cr 0.1%~0.3%、Cu 0.2%~0.5%,其余為Fe,該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S1:按以下質量配比選配爐料:
廢鋼40%~55%,生鐵6%~10%,回爐鐵10%~30%,高硅硅鋼片2%~4%,金剛砂 1%~4%,鉻鐵合金4%~10%,廢銅料0.2%~0.6%;
S2:熔煉:
按S1中所述的質量配比將廢鋼、生鐵、回爐鐵和廢銅料投入熔煉爐內進行加熱處理,使其融化成鐵水,待全部材料融化后攪拌一定時間后將高硅硅鋼片緩慢放入鐵水中,此時升高熔煉爐的溫度至1370℃~1400℃,待高硅硅鋼片完全融化后將鉻鐵合金和金剛砂放入鐵水中,此時將熔煉爐的溫度升溫至1575℃~1580℃,溫度恒定15min-30min然后去除熔煉爐內的殘渣;
S3:檢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康達順精密汽車附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康達順精密汽車附件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708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