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基水泥樁快速連接結構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948902.0 | 申請日: | 2019-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297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經緯;梁晶晶;卞明爽;曹一明;張雅麗;曾艾婧;郭文軒;李俊杰;于婷;陳志強;陳子豪;郭宣伯;段棚淇;寧國辰;張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5/52 | 分類號: | E02D5/52 |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勇 |
| 地址: | 030051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基 水泥 快速 連接 結構 方法 | ||
1.一種地基水泥樁快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環形底板(1)、圓盤形連接板(2)、四個扇環形卡板(3)、八根鎖緊螺栓(4)、N對第I半圓弧槽形墊片(5)、N對第II半圓弧槽形墊片(6)、N個第I鎖緊螺母(7)、N個第II鎖緊螺母(8)、N根第I鐓頭鋼筋(9)、N根第II鐓頭鋼筋(10);N為正整數,且N≥6;
其中,圓環形底板(1)的上端面與下端面之間貫通開設有N個頭部朝上的第I軸向沉頭光孔(11),且N個第I軸向沉頭光孔(11)圍繞圓環形底板(1)的中心線等距排列;圓環形底板(1)的內側面開設有第I圓環形卡槽(12);第I圓環形卡槽(12)的槽底與圓環形底板(1)的外側面之間貫通開設有八個頭部朝外的徑向沉頭螺孔(13),且八個徑向沉頭螺孔(13)圍繞圓環形底板(1)的中心線等距排列;圓盤形連接板(2)的上端面與下端面之間貫通開設有N個頭部朝下的第II軸向沉頭光孔(14),且N個第II軸向沉頭光孔(14)圍繞圓盤形連接板(2)的中心線等距排列;圓盤形連接板(2)的下端面與圓環形底板(1)的上端面對接,且N個第II軸向沉頭光孔(14)與N個第I軸向沉頭光孔(11)一一正對;圓盤形連接板(2)的下端面中央延伸設置有圓柱形凸臺,且圓柱形凸臺的側面開設有第II圓環形卡槽(15);圓柱形凸臺的側面與圓環形底板(1)的內側面間隙配合,且第II圓環形卡槽(15)與第I圓環形卡槽(12)正對;四個扇環形卡板(3)共同拼合構成圓環形卡板;圓環形卡板的外邊緣嵌設于第I圓環形卡槽(12)內;圓環形卡板的內邊緣嵌設于第II圓環形卡槽(15)內;八根鎖緊螺栓(4)一一對應地旋擰于八個徑向沉頭螺孔(13)內,且八根鎖緊螺栓(4)的尾端面均緊壓圓環形卡板的外側面;
每對第I半圓弧槽形墊片(5)均對接構成一個第I圓筒形墊片;每個第I圓筒形墊片的內孔均為頭部朝上的沉頭孔;每個第I圓筒形墊片的外側面上端均延伸設置有圓環形凸臺,且每個第I圓筒形墊片的外側面均設有螺紋;N個第I圓筒形墊片一一對應地穿設于N個第I軸向沉頭光孔(11)內,且N個第I圓筒形墊片的下端面均超出圓環形底板(1)的下端面;每對第II半圓弧槽形墊片(6)均對接構成一個第II圓筒形墊片;每個第II圓筒形墊片的內孔均為頭部朝下的沉頭孔;每個第II圓筒形墊片的外側面下端均延伸設置有圓環形凸臺,且每個第II圓筒形墊片的外側面均設有螺紋;N個第II圓筒形墊片一一對應地穿設于N個第II軸向沉頭光孔(14)內,且N個第II圓筒形墊片的上端面均超出圓盤形連接板(2)的上端面;N個第I鎖緊螺母(7)一一對應地旋擰于N個第I圓筒形墊片的外側面,且N個第I鎖緊螺母(7)均緊壓圓環形底板(1)的下端面;N個第II鎖緊螺母(8)一一對應地旋擰于N個第II圓筒形墊片的外側面,且N個第II鎖緊螺母(8)均緊壓圓盤形連接板(2)的上端面;N根第I鐓頭鋼筋(9)的鐓頭端均朝上,且N根第I鐓頭鋼筋(9)一一對應地穿設于N個第I圓筒形墊片內;N根第II鐓頭鋼筋(10)的鐓頭端均朝下,且N根第II鐓頭鋼筋(10)一一對應地穿設于N個第II圓筒形墊片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基水泥樁快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圓環形底板(1)、圓盤形連接板(2)、四個扇環形卡板(3)、N對第I半圓弧槽形墊片(5)、N對第II半圓弧槽形墊片(6)均采用45號鋼或35K冷鐓鋼或40鉻制成;N個第I鎖緊螺母(7)、N個第II鎖緊螺母(8)均采用六角螺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基水泥樁快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N個第I軸向沉頭光孔(11)和八個徑向沉頭螺孔(13)圍繞圓環形底板(1)的中心線等距交錯排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基水泥樁快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N的取值根據地基水泥樁的斷面尺寸而定。
5.一種地基水泥樁快速連接方法,該方法用于形成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基水泥樁快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驟實現的:
步驟a:首先,將N個第I鎖緊螺母(7)一一對應地套設于第I地基水泥樁的N根第I鐓頭鋼筋(9)上;然后,將N根第I鐓頭鋼筋(9)一一對應地穿設于N個第I軸向沉頭光孔(11)內,并保證N根第I鐓頭鋼筋(9)的鐓頭端均位于圓環形底板(1)的上方,同時保證N個第I鎖緊螺母(7)均位于圓環形底板(1)的下方;然后,將N對第I半圓弧槽形墊片(5)一一對應地對接扣設于N根第I鐓頭鋼筋(9)上,由此形成N個第I圓筒形墊片;然后,向上拉動圓環形底板(1),使得N個第I圓筒形墊片一一對應地穿設于N個第I軸向沉頭光孔(11)內,并保證N個第I圓筒形墊片的下端面均超出圓環形底板(1)的下端面;然后,將N個第I鎖緊螺母(7)一一對應地旋擰于N個第I圓筒形墊片的外側面,并保證N個第I鎖緊螺母(7)均緊壓圓環形底板(1)的下端面,由此實現圓環形底板(1)與第I地基水泥樁的連接;
步驟b:首先,將N個第II鎖緊螺母(8)一一對應地套設于第II地基水泥樁的N根第II鐓頭鋼筋(10)上;然后,將N根第II鐓頭鋼筋(10)一一對應地穿設于N個第II軸向沉頭光孔(14)內,并保證N根第II鐓頭鋼筋(10)的鐓頭端均位于圓盤形連接板(2)的下方,同時保證N個第II鎖緊螺母(8)均位于圓盤形連接板(2)的上方;然后,將N對第II半圓弧槽形墊片(6)一一對應地對接扣設于N根第II鐓頭鋼筋(10)上,由此形成N個第II圓筒形墊片;然后,向下拉動圓盤形連接板(2),使得N個第II圓筒形墊片一一對應地穿設于N個第II軸向沉頭光孔(14)內,并保證N個第II圓筒形墊片的上端面均超出圓盤形連接板(2)的上端面;然后,將N個第II鎖緊螺母(8)一一對應地旋擰于N個第II圓筒形墊片的外側面,并保證N個第II鎖緊螺母(8)均緊壓圓盤形連接板(2)的上端面,由此實現圓盤形連接板(2)與第II地基水泥樁的連接;
步驟c:首先,將四個扇環形卡板(3)均嵌入第I圓環形卡槽(12)內;然后,將圓盤形連接板(2)的下端面與圓環形底板(1)的上端面對接,并保證N個第II軸向沉頭光孔(14)與N個第I軸向沉頭光孔(11)一一正對,由此一方面使得圓柱形凸臺的側面與圓環形底板(1)的內側面間隙配合,另一方面使得第II圓環形卡槽(15)與第I圓環形卡槽(12)正對;然后,將八根鎖緊螺栓(4)一一對應地旋擰于八個徑向沉頭螺孔(13)內;在旋擰過程中,八根鎖緊螺栓(4)共同推動四個扇環形卡板(3)沿徑向向內移動,使得四個扇環形卡板(3)的內邊緣均嵌入第II圓環形卡槽(15)內,由此一方面使得四個扇環形卡板(3)共同拼合構成圓環形卡板,另一方面使得八根鎖緊螺栓(4)的尾端面均緊壓圓環形卡板的外側面,從而實現圓環形底板(1)與圓盤形連接板(2)的連接,進而實現第I地基水泥樁與第II地基水泥樁的快速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北大學,未經中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4890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預制構件的連接件
- 下一篇:一種變形補償錨桿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