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環錠紡細紗機成紗卷繞機構運行狀態在線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941036.2 | 申請日: | 2019-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4850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顧金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宏大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H13/32 | 分類號: | D01H13/32;D01H13/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陳磊 |
| 地址: | 21302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錠紡 細紗機 卷繞 機構 運行 狀態 在線 監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錠紡細紗機成紗卷繞機構運行狀態在線監測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成紗卷繞機構中安裝用于采集前羅拉與鋼絲圈之間的紗線振動信號或者用于采集導紗鉤振動信號的振動傳感器,振動傳感器與環錠紡細紗機或者獨立設置的電控制器電連接;B、振動傳感器實時采集在運行狀態下的前羅拉與鋼絲圈之間紗線的振動信號或者實時采集在運行狀態下的導紗鉤的振動信號,并傳輸給電控制器;C、電控制器對采集到的紗線或者導紗鉤的振動信號進行時域或頻域分析,監測成紗卷繞、加捻運行狀態及成紗質量。本發明能準確及時地判別成紗卷繞機構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從而防止產生不良連鎖反應,避免發生更為嚴重的質量事故及設備故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環錠紡細紗機設備運行狀態監測方法,特別是涉及環錠紡細紗機成紗卷繞機構運行狀態在線監測方法,屬于智能監控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環錠紡細紗機的工藝過程中,粗紗自吊錠上的粗紗管退繞后,喂入牽伸裝置,牽伸后的紗線由前羅拉輸出,經過導紗鉤支撐,穿過鋼絲圈,卷繞到緊套在錠子上的紗管上,高速旋轉的紗管借助紗線帶動鋼絲圈在鋼領上回轉,鋼絲圈每轉一轉,就給紗線加上一個捻回;鋼絲圈的轉速低于紗管的轉速,依靠鋼領板的升降運動,使前羅拉輸出的紗線按一定的成形要求有規律地卷繞到紗管上。
環錠紡能發展成為主流的紡紗形式,其重要原因在于由鋼絲圈引導并和氣圈紗線一起在環繞錠子的鋼領上作回轉加捻,其卷繞形式結構簡單,易于操作。環錠紡在成紗卷繞過程中,紗線需要經過導紗鉤、鋼絲圈等部件,導紗鉤是環錠紡細紗機上導引由前羅拉輸出的紗線至卷捻部分的鉤狀零部件,它是細紗機紡紗過程的一個支撐點,其對紗線捻度的傳遞、控制紡紗氣圈的穩定性、減少細紗毛羽和斷頭都至關重要。
環錠紡細紗機在紡紗過程中,常常因成紗卷繞機構出現異常問題而影響其正常工作,較嚴重的會產生連鎖反應而發生故障,導致整個生產過程不能正常運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目前,成紗卷繞機構運行狀態監測方法主要是依靠技術人員或工程師的經驗來判斷,耗時費力且誤診率較高,如何準確及時地判別成紗卷繞機構運行過程中萌生和演變的異常情況,對設備安全運行、避免重大事故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環錠紡細紗機成紗卷繞機構運行狀態在線監測方法,該方法能準確及時地判別成紗卷繞機構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從而防止產生不良連鎖反應,避免發生更為嚴重的質量事故及設備故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這樣一種環錠紡細紗機成紗卷繞機構運行狀態在線監測方法,所述成紗卷繞機構包括前羅拉、導紗鉤、鋼絲圈、鋼領以及緊套在錠子上的紗管,紗線依次經過所述前羅拉、導紗鉤、鋼絲圈卷繞到紗管上,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在成紗卷繞機構中安裝用于采集前羅拉與鋼絲圈之間的紗線振動信號或者用于采集導紗鉤振動信號的振動傳感器,所述振動傳感器與環錠紡細紗機或者獨立設置的電控制器電連接;
B、所述振動傳感器實時采集在運行狀態下的前羅拉與鋼絲圈之間紗線的振動信號或者實時采集在運行狀態下的導紗鉤的振動信號,并傳輸給電控制器;
C、電控制器對采集到的紗線或者導紗鉤的振動信號進行時域或頻域分析,監測成紗卷繞、加捻運行狀態及成紗質量。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C具體是:
C1、斷紗監測:通過振動信號中有效值的量值來監測是否斷紗;
C2、紗線捻度監測:通過振動信號的振動頻率來監測紗線捻度是否異常;
C3、三同心偏移監測:通過振動信號的平均值來監測三同心偏移量是否異常;
C4、錠子擺動監測:通過振動信號頻譜的1倍頻譜峰及其高次諧波譜峰與分布來監測錠子擺動是否異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宏大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宏大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4103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