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通濾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939785.1 | 申請日: | 2019-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706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3 |
| 發明(設計)人: | 蘆田裕太;平林憲幸;戶蒔重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TDK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P1/203 | 分類號: | H01P1/2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楊琦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通濾波器 | ||
1.一種帶通濾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備:
主體,由電介質構成;
第一輸入輸出端口和第二輸入輸出端口,與所述主體一體化;以及
N個諧振器,設置于所述主體內,并且在電路結構上設置于所述第一輸入輸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輸入輸出端口之間,并且以在電路結構上鄰接的兩個諧振器電磁耦合的方式構成,
所述N是3以上的整數,
所述N個諧振器包含:至少一對的、在電路結構上不鄰接的第一諧振器和第二諧振器;以及第三諧振器,在電路結構上位于所述第一諧振器和所述第二諧振器之間,
所述N個諧振器中,當將在電路結構上第i個靠近所述第一輸入輸出端口的諧振器設為第i級諧振器時,所述第一諧振器是i的值小于(N+1)/2的第i級諧振器,所述第二諧振器是i的值大于(N+1)/2的第i級諧振器,
所述第一諧振器具有由導體的線路構成的第一諧振器導體部,
所述第二諧振器具有由導體的線路構成的第二諧振器導體部,
所述第三諧振器具有由導體的線路構成的第三諧振器導體部,
所述第一至第三諧振器導體部分別包含作為線路的兩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和第二諧振器導體部分別包含:窄幅部;第一寬幅部,位于所述窄幅部和所述第一端之間;以及第二寬幅部,位于所述窄幅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間,
所述窄幅部的作為正交于連結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最短路徑的方向的尺寸的寬度比所述第一和第二寬幅部小,
所述第三諧振器導體部不包含具有比所述第一端上的寬度和所述第二端上的寬度小的寬度的部分,
所述第一和第二諧振器的各個相較于所述第三諧振器,無負載Q更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通濾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至第三諧振器分別是兩端開放型諧振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通濾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諧振器是第一級諧振器,
所述第二諧振器是第N級諧振器。
4.一種帶通濾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備:
主體,由電介質構成;
第一輸入輸出端口和第二輸入輸出端口,與所述主體一體化;以及
N個諧振器,設置于所述主體內,并且在電路結構上設置于所述第一輸入輸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輸入輸出端口之間,并且以在電路結構上鄰接的兩個諧振器電磁耦合的方式構成,
所述N是3以上的整數,
所述N個諧振器包含:至少一對的、在電路結構上不鄰接的第一諧振器和第二諧振器;以及第三諧振器,在電路結構上位于所述第一諧振器和所述第二諧振器之間,
所述N個諧振器中,當將在電路結構上第i個靠近所述第一輸入輸出端口的諧振器設為第i級諧振器時,所述第一諧振器是i的值小于(N+1)/2的第i級諧振器,所述第二諧振器是i的值大于(N+1)/2的第i級諧振器,
所述第一諧振器具有由導體的線路構成的第一諧振器導體部,
所述第二諧振器具有由導體的線路構成的第二諧振器導體部,
所述第三諧振器具有由導體的線路構成的第三諧振器導體部,
所述第一至第三諧振器導體部分別包含作為線路的兩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和第二諧振器導體部分別包含:窄幅部;第一寬幅部,位于所述窄幅部和所述第一端之間;以及第二寬幅部,位于所述窄幅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間,
所述窄幅部的作為正交于連結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最短路徑的方向的尺寸的寬度比所述第一和第二寬幅部小,
所述第一和第二諧振器導體部各自的所述最短路徑比所述第三諧振器導體部短,
所述第一和第二諧振器的各個相較于所述第三諧振器,無負載Q更小。
5.一種帶通濾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備:
主體,由電介質構成;
第一輸入輸出端口和第二輸入輸出端口,與所述主體一體化;以及
N個諧振器,設置于所述主體內,并且在電路結構上設置于所述第一輸入輸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輸入輸出端口之間,并且以在電路結構上鄰接的兩個諧振器電磁耦合的方式構成,
所述N是5以上的整數,
所述N個諧振器包含:至少一對的、在電路結構上不鄰接的第一諧振器和第二諧振器;以及第三諧振器,在電路結構上位于所述第一諧振器和所述第二諧振器之間,
所述N個諧振器中,當將在電路結構上第i個靠近所述第一輸入輸出端口的諧振器設為第i級諧振器時,所述第一諧振器是i的值小于(N+1)/2的第i級諧振器,所述第二諧振器是i的值大于(N+1)/2的第i級諧振器,
所述第一諧振器具有由導體的線路構成的第一諧振器導體部,
所述第二諧振器具有由導體的線路構成的第二諧振器導體部,
所述第三諧振器具有由導體的線路構成的第三諧振器導體部,
所述第一至第三諧振器導體部分別包含作為線路的兩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和第二諧振器導體部分別包含:窄幅部;第一寬幅部,位于所述窄幅部和所述第一端之間;以及第二寬幅部,位于所述窄幅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間,
所述窄幅部的作為正交于連結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最短路徑的方向的尺寸的寬度比所述第一和第二寬幅部小,
所述第一和第二諧振器的各個相較于所述第三諧振器,無負載Q更小,
所述N個諧振器包含所述第一諧振器和第二諧振器的第一對以及所述第一諧振器和第二諧振器的第二對,
所述第一對的所述第一諧振器是第一級諧振器,
所述第一對的所述第二諧振器是第N級諧振器,
所述第二對的所述第一諧振器是第二級諧振器,
所述第二對的所述第二諧振器是第N-1級諧振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TDK株式會社,未經TDK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3978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