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載充電系統及具有其的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935331.7 | 申請日: | 2019-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721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8 |
| 發明(設計)人: | 楊柳;吳昊;劉宇;許興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53/20 | 分類號: | B60L5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賈玉姣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載 充電 系統 具有 車輛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車載充電系統及具有其的車輛,其中,該車載充電系統包括第一諧振電路模塊、第二諧振電路模塊和控制模塊,第一諧振電路模塊用于對供電第一半周期的電信號進行轉換處理;第二諧振電路模塊用于對供電第二半周期的電信號進行轉換處理;第一諧振電路模塊與第二諧振電路模塊復用三橋臂電路轉換單元;控制模塊用于在供電第一半周期時控制第二諧振電路模塊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串聯導通,并根據供電第一半周期的時序信號控制第一諧振電路模塊,或者,在供電第二半周期時根據供電第二半周期的時序信號控制第二諧振電路模塊。該系統和車輛,采用無電解電容設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車載充電系統,以及具有該車載充電系統的車輛。
背景技術
圖1是相關技術中的一種車載充電系統的電路圖,該系統一端與電網相連,另一端與電池包相連,包括Part1’和Part2’兩級電路。正向充電時,Part1’實現交流-直流轉換和功率因素矯正,輸出直流電壓。Part2’是直流-直流轉換器,輸出適合的電壓給電池包充電。對于該系統,為了給后級part2’提供平穩的輸入直流電壓,Part1’和Part2’之間需要大容量的電解電容C1’,使系統的體積和成本增加,且電解電容C1’存在壽命、抗震問題,對系統的可靠性不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載充電系統,該車載充電系統,無需大容量的電解電容,減小系統體積降低成本,提高系統穩定性。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采用該車載充電系統的車輛。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車載充電系統,包括:第一諧振電路模塊,用于對供電第一半周期的電信號進行轉換處理,所述第一諧振電路模塊包括第一轉換單元、第一變壓器、三橋臂電路轉換單元,所述第一轉換單元包括第一開關管和第二開關管,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一端與電單元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一變壓器包括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一轉換單元連接,所述第二線圈的第一端與所述三橋臂電路轉換單元相連;第二諧振電路模塊,用于對供電第二半周期的電信號進行轉換處理,所述第二諧振電路模塊包括第二轉換單元、第二變壓器、所述三橋臂電路轉換單元,所述第二轉換單元包括第三開關管和第四開關管,所述第三開關管的第一端與所述電單元的第二端相連,所述第三開關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開關管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開關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二端相連,所述第二變壓器包括第三線圈和第四線圈,所述第三線圈與所述第二轉換單元相連,所述第四線圈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二線圈的第二端、所述三橋臂電路轉換單元相連,所述第四線圈的第二端與所述三橋臂電路轉換單元相連;控制模塊,用于在供電第一半周期時控制第三開關管、所述第四開關管保持導通,并根據供電第一半周期的時序信號控制所述第一諧振電路模塊,或者,在供電第二半周期時控制所述第一開關管、所述第二開關管保持導通,并根據供電第二半周期的時序信號控制所述第二諧振電路模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載充電系統,通過設置兩路諧振電路,控制模塊根據供電周期信號來控制第一諧振電路模塊和第二諧振電路模塊的選通,使得諧振電路模塊輸出至轉換線路模塊的信號為饅頭波,因而,不需要大容量的電解電容進行濾波,只需使用小容量的電容,降低了電解電容部分的成本和體積,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壽命,以及兩路諧振電路復用三橋臂電路轉換單元,減少了電路的電子器件的需求量,降低了成本,以及,采用三橋臂電路轉換單元,每個開關管的電流應力減小,減小了諧振電路的變壓器損耗,以及,無需設置獨立的選通電路,減少采用開關管數量,降低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車輛,包括電池包和所述的車載充電系統。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輛,通過采用上面實施例的車載充電系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提升抗震性,降低充電系統的變壓器損耗。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3533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