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流集控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930214.1 | 申請日: | 2019-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878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軍偉;任封娟;武松輝;張培濤;柴修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瑞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5 | 分類號: | G05B19/05;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51230 成都弘毅天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思思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儲能 集中控制器 電池柜 儲能系統 集裝箱 集裝箱技術領域 直流側并聯 安全隱患 集控系統 連接方式 通信連接 直接接入 并聯 兩組 電纜 電池 室內 消耗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直流集控系統,屬于儲能集裝箱技術領域,設置在儲能集裝箱內,包括兩組儲能系統,所述儲能系統包括并聯的若干個電池柜、與若干個電池柜連接的PCS柜,以及與若干個電池柜直流側并聯的高壓匯控裝置;所述高壓匯控裝置包括儲能集中控制器、與儲能集中控制器通信連接的BMS、所述儲能集中控制器和BMS均與PCS柜連接。本發明解決了現有儲能集裝箱中的電池室內的連接方式存在消耗電纜長度較長,BMS直接接入PCS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儲能集裝箱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直流集控系統。
背景技術
由于人們所需的能源都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使用一種裝置,把一段時期內暫時不用的多余能量通過某種方式收集并儲存起來,在使用高峰時再提取使用,或者運往能量緊缺的地方再使用,這種方法就是能量存儲。儲能主要包括熱能、動能、電能、電磁能、化學能等能量的存儲,目前儲能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主要是以儲存熱能、電能為主,廣泛應用于太陽能利用、電力的“移峰填谷”、廢熱和余熱的回收以及工業與民用建筑和空調的節能等領域。其中,電力的“移峰填谷”主要靠儲能集裝箱來實現。
現有的儲能集裝箱一般包括電池室和控制室,電池室內設置有儲能電池、電池管理系統(BMS)和儲能變流器(PCS),控制室內設置有溫度控制系統、遠程數據監控系統、消防系統和照明系統。一般是將多個BMS分別接入PCS中,經過變壓器之后接入環網柜,再接入變電站母線。這種連接方式消耗電纜長度較長,從而造成一定的損耗,且BMS直接接入PCS中,如果發生故障,不利于整個系統的保護。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直流集控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直流集控系統,解決了現有儲能集裝箱中的電池室內的連接方式存在消耗電纜長度較長,BMS直接接入PCS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直流集控系統,設置在儲能集裝箱內,包括儲能系統,所述儲能系統包括并聯的若干個電池柜、與若干個電池柜連接的PCS柜,以及與若干個電池柜直流側并聯的高壓匯控裝置;
所述高壓匯控裝置包括儲能集中控制器、與儲能集中控制器通信連接的BMS、所述儲能集中控制器和BMS均與PCS柜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高壓匯控裝置還包括與儲能集中控制器控制連接的報警單元、與儲能集中控制器控制連接的運行狀態監控單元,以及與儲能集中控制器通信連接的環境監控單元。
更進一步地,所述報警單元包括聲光報警器和系統急停按鈕。
更進一步地,所述運行狀態監控單元包括煙感探測器、水浸傳感器、入侵探測器、變壓器運行檢測器和開關狀態檢測器。
更進一步地,所述環境監控單元包括溫度調節設備、溫濕度監測器和電能計量設備。
進一步地,所述高壓匯控裝置還包括與儲能集中控制器通信連接的光纖以太網交換機、與光纖以太網交換機通信連接的視頻監控和調度單元,所述光纖以太網交換機還與PCS柜連接。
更進一步地,所述視頻監控和調度單元包括視頻監控設備和觸摸屏,所述視頻監控設備采用站級監控設備,通過Fiber核心與光纖以太網交換機通信連接。
更進一步地,所述光纖以太網交換機可采用IES2010-2GS系列工業交換機,所述觸摸屏可采用TPC1061Ti工控觸摸屏。
更進一步地,所述儲能集中控制器采用PLC可編程控制器,可以是BF-CX5130控制器。
進一步地,所述電池柜的數量為3至6個,每個電池柜中具有一套電池簇,所述電池簇由若干個蓄電池經過串并聯方式聯接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瑞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河南瑞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302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