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遠程會診的交互方法、裝置、服務器、系統及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927903.7 | 申請日: | 2019-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068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7 |
| 發明(設計)人: | 郭小琴;張敬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H80/00 | 分類號: | G16H80/00;H04N7/15;H04N21/4788 |
| 代理公司: | 11330 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筱寧;宋海斌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遠程會診 實時音視頻 云服務 終端 群組 用戶數據報協議 令牌 接口創建 信息交互 網絡傳輸狀況 高清音視頻 傳輸路徑 負載狀況 患者信息 實時互動 屬性信息 自動分配 多終端 申請 服務器 發送 應用 保證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用于遠程會診的交互方法、裝置、服務器、系統及介質,方法包括:當獲取到遠程會診請求時,基于實時音視頻云服務接口創建會診群組;根據遠程會診請求中的患者信息和會診群組的屬性信息,生成會診令牌;將會診令牌分別發送至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基于用戶數據報協議支持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之間的信息交互。本申請提供的用于遠程會診的交互方法基于實時音視頻云服務接口創建會診群組,實現多終端基于用戶數據報協議進行信息交互,能夠利用實時音視頻云服務實時根據網絡傳輸狀況和負載狀況自動分配最優、最流暢的傳輸路徑的特點,保證遠程會診過程中以高清音視頻實時互動,有利于推動遠程會診的應用普及。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醫療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申請涉及一種用于遠程會診的交互方法、裝置、服務器、系統及介質。
背景技術
健康始終是人們關注的重要議題,現在的大型醫院當中經常是人滿為患,患者處于病痛當中卻經常要排很長的隊,辦理繁雜的手續才能見到醫生。而在另一方面,患者的病情千差萬別,有些并非緊要的病情也參與到就診程序當中,造成醫生問診的效率低下,更進一步導致看病就醫困難的問題。
基于網絡通信的發展,遠程會診的概念逐漸由理論變成為現實。然而,目前由于網絡環境較為復雜,并且高清音視頻數據量不斷增大的問題,市場上的用于遠程會診的交互系統大多采用低分辨率的音視頻技術進行患者與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因為音視頻質量較差,難以實現遠程會診信息傳輸的準確性、實時性和安全性,所以即使通過用于遠程會診的交互系統也不能很好地反映病灶樣貌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因此,使得遠程會診難以得到充分順暢地應用。
發明內容
基于此,為解決上述提到的至少一個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用于遠程會診的交互方法、裝置、服務器、系統及介質。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用于遠程會診的交互方法,包括:
當獲取到遠程會診請求時,基于實時音視頻云服務接口創建會診群組,并將遠程會診請求記錄到數據庫;
根據數據庫中遠程會診請求中的患者信息、以及會診群組的屬性信息,生成會診令牌,并將會診令牌記錄到數據庫;
將數據庫中的會診令牌分別發送至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檢測到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根據會診令牌進入會診群組時,基于用戶數據報協議支持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之間的信息交互。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獲取到遠程會診請求,包括:
獲取到基于用戶數據報協議的遠程會診請求;
以及,將會診令牌分別發送至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包括:
基于用戶數據報協議將會診令牌分別發送至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
結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檢測到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根據會診令牌進入會診群組時,基于用戶數據報協議支持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之間的信息交互,包括:
檢測到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根據會診令牌進入會診群組時,生成連接成功通知;
向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發送連接成功通知;
獲取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中的一個終端推送來的音視頻流信息;
基于實時音視頻云服務接口和用戶數據報協議,將音視頻流信息向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中的另一個終端發送。
結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獲取第一終端或第二終端推送來的音視頻流信息,包括:
獲取由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中的一個終端編碼壓縮后推送來的音視頻流信息;
以及,基于實時音視頻云服務接口和用戶數據報協議,將音視頻流信息發送到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中的另一個終端發送,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2790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