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垃圾滲濾液尾水的深度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915066.6 | 申請日: | 2019-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632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允妹;單連斌;趙勇嬌;張磊;魏春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34139 六安市新圖匠心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陳斌 |
| 地址: | 110000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垃圾滲濾液 人工濕地 深度處理 中和絮凝 降解 尾水 沉淀 垃圾滲濾液處理 臭氧催化氧化 達標排放 地表水體 污泥處理 組合工藝 排放水 砂濾 臭氧 過濾 廢水 銜接 排放 保證 | ||
本發(fā)明涉及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垃圾滲濾液尾水的深度處理方法,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包括以下步驟:臭氧一次降解、Fenton二次降解、中和絮凝沉淀、過濾、人工濕地排放以及污泥處理,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采用臭氧催化氧化、Fenton氧化、中和絮凝沉淀、砂濾以及人工濕地的組合工藝,不僅適合對垃圾滲濾液的尾水進行深度處理,而且能夠保證最終廢水穩(wěn)定達標排放,使其最終的排放水與地表水體自然銜接。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垃圾滲濾液尾水的深度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對于可生化性低、毒性高的垃圾滲濾液來說,出水要達到國家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深度處理是一項迫切需要的技術,而垃圾滲濾液的深度處理廢水,都是高水溶性小分子難降解有機物,如采用生物降解深度處理的話,是無法去除難降解的有機物、氨氮、總氮等物質(zhì),必須采用物化氧化方法深度處理,才能達標排放。
現(xiàn)有技術中,高級氧化法(光化學催化氧化法、臭氧法以及Fenton氧化法)是降解滲濾液中高水溶性小分子難降解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對于已建成運行的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深度處理工程,在滿足有效去除污染物的前提下,由于受到場地空間等條件限制,還需要考慮占地大小和運行管理的難易程度以及與自然水體的銜接。
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垃圾滲濾液尾水的深度處理方法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垃圾滲濾液尾水的深度處理方法。
一種垃圾滲濾液尾水的深度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臭氧一次降解:垃圾滲濾液處理出水經(jīng)過管道收集后,進入來水收集池,調(diào)節(jié)水質(zhì)水量后經(jīng)過提升泵提升至臭氧催化塔,對尾水中的污染物直接礦化降解,得尾水A;
S2、Fenton二次降解:將尾水A通入Fenton氧化塔內(nèi),投加Fenton試劑,對尾水A中的污染物進一步氧化分解,得尾水B;
S3、中和絮凝沉淀:尾水B先進入中和池,調(diào)節(jié)pH后,進入絮凝池,向絮凝池投加PAM,形成的泥水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得到上清液和污泥;
S4、過濾:使S3得到的上清液經(jīng)中間池的提升泵提升至砂濾罐,除去絮凝沉淀過程中新產(chǎn)生且未完全沉淀的懸浮物;
S5、人工濕地排放:將S4中經(jīng)過砂濾罐過濾的污水經(jīng)清水池提升泵提升至人工濕地,利用人工濕地的水生植物特性,去除污染物后達標排放至河道。
S6、污泥處理:將S3中產(chǎn)生的污泥經(jīng)濃縮脫水后進行填埋。
優(yōu)選的,所述S2中Fenton氧化塔內(nèi)由酸調(diào)節(jié)pH至2-3,F(xiàn)enton試劑的成分為雙氧水和硫酸亞鐵。
優(yōu)選的,所述S3中中和池調(diào)節(jié)pH值投加的為液堿或者石灰乳。
優(yōu)選的,所述S4中砂濾罐所采用的過濾材料為粒徑在0.5-2mm的石英砂濾料。
優(yōu)選的,所述S6中污泥用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池,經(jīng)濃縮后,用螺桿泵打入板框壓濾機進行脫水,隨后將污泥外運填埋。
優(yōu)選的,所述S5中人工濕地為復合潛流人工濕地,處理SS出水標準為5mg/L。
優(yōu)選的,所述S1可單獨使用,S2和S3可串聯(lián)起來后單獨使用,也可根據(jù)水質(zhì)特點分別單獨使用。
優(yōu)選的,所述S3中中和池、絮凝池、沉淀池合建,并設有向中和絮凝沉淀池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應急處理系統(tǒn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未經(jīng)沈陽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150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