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下紅外成像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880230.4 | 申請日: | 2019-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575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0 |
| 發明(設計)人: | 來向華;胡濤駿;黃潘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N5/225 | 分類號: | H04N5/225;H04N5/232;H04N5/235;H04N5/247;H04N5/33;G01S7/481;G01S17/89 |
| 代理公司: | 50125 重慶創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智祥 |
| 地址: | 310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拍攝物 顯微成像系統 位置調整機構 紅外成像裝置 紅外圖像 紅外光 沉入 反射 水中 拍攝 清晰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下紅外成像裝置,包括紅外顯微成像系統及位置調整機構,所述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設置于位置調整機構上,并可通過位置調整機構在靠近或遠離拍攝物的方向運動。使用中,將水下紅外成像裝置沉入水中,當需要利用紅外顯微成像系統拍攝拍攝物時,可通過位置調整機構調近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與拍攝物之間的距離,從而能夠獲取拍攝物的紅外圖像。同時,通過調近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與拍攝物之間的距離,也可以降低非拍攝物反射紅外光的干擾;從能夠獲得拍攝物較清晰的紅外圖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紅外成像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水下紅外成像裝置。
背景技術
紅外圖像對于水下目標識別、水下生態環境監測、水下污染物監測等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通過紅外圖像可以對水下礦物和水下生物進行準確區分,對水下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進行識別和測量,對生物種群和數量進行有效監測。然而,在水體及水中顆粒物對光線的強烈散射、衰減等作用下,拍攝的紅外圖像不清晰;如此則難以通過紅外圖像來分析水下微生物及水下污染物。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下紅外成像裝置,來解決紅外圖像拍攝不清晰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下紅外成像裝置,包括紅外顯微成像系統及位置調整機構,所述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設置于位置調整機構上,并可通過位置調整機構在靠近或遠離拍攝物的方向運動。
上述水下紅外成像裝置,使用中,將水下紅外成像裝置沉入水中,當需要利用紅外顯微成像系統拍攝拍攝物時,可通過位置調整機構調近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與拍攝物之間的距離,從而能夠獲取拍攝物的紅外圖像。同時,通過調近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與拍攝物之間的距離,也可以降低非拍攝物反射紅外光的干擾;從能夠獲得拍攝物較清晰的紅外圖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紅外顯微成像系統包括成像艙體、顯微成像鏡頭及紅外圖像接收器;所述成像艙體設置于位置調整機構上,成像艙體上設有光學窗口;所述顯微成像鏡頭安裝于成像艙體內,并與所述光學窗口對應以接收透過光學窗口進入的紅外光;所述紅外圖像接收器安裝于成像艙體內,并與所述顯微成像鏡頭對應以對透過顯微成像鏡頭的紅外光進行成像。通過成像艙體保護顯微成像鏡頭和紅外圖像接收器,使位于成像艙體內的顯微成像鏡頭和紅外圖像接收器位置相對固定,進而提高紅外顯微成像系統的可靠性。使用中,拍攝物反射的紅外光依次經過光學窗口和顯微成像鏡頭,并于紅外圖像接收器上紅外成像,如此能利用成像艙體阻隔非光學窗口反射向紅外圖像接收器的紅外光;保證拍攝物的紅外圖像的準確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紅外顯微成像系統還包括數據存儲器,所述數據存儲器與紅外圖像接收器數據連接以存儲紅外圖像接收器拍攝的圖像數據。通過數據存儲器能夠存儲紅外顯微成像系統拍攝的紅外圖像,如此能在水下紅外成像裝置一次水中完成多次拍攝。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紅外顯微成像系統還包括設置于成像艙體內的對焦機構及控制器,所述顯微成像鏡頭設置于對焦機構上,所述控制器與對焦機構電性連接,控制器與紅外圖像接收器電性連接。顯微成像鏡頭設置與對焦機構上,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對焦機構可調節顯微成像鏡頭在紅外圖像接收器上成像的清晰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紅外顯微成像系統還包括設置于成像艙體內的測距儀,所述測距儀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測距儀用于檢測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與拍攝物之間的距離;所述位置調整機構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可根據測距儀檢測的距離來調控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與拍攝物之間的距離。測距儀在測量到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與拍攝物之間的距離后,控制器調控顯微成像鏡頭與拍攝物之間的距離,以使紅外顯微成像系統與拍攝物之間處于較佳的拍攝距離,從而保證紅外圖像的清晰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經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8023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攝像頭組件以及電子設備
- 下一篇:一種白光補光的通透度提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