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節點更換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871330.0 | 申請日: | 2019-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622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淑芹;夏裕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2 | 分類號: | H04W24/02;H04W24/10 |
| 代理公司: | 44224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麗君 |
| 地址: | 510663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式 基站 候選小區 控制信令 非獨立 組網 節點更換 篩選 計算機設備 測量報告 存儲介質 基站發送 基站鄰區 排序規則 終端更換 終端上報 預設 成功率 判決 申請 成功 | ||
本申請涉及一種節點更換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第一制式基站根據終端上報的測量報告和預設排序規則生成了候選小區列表,并根據該候選小區列表和第二制式基站發送的非獨立組網X2接口控制信令確定目標更換節點,然后第二制式基站就可以為終端更換該目標更換節點。該方法中,由于第一制式基站是根據非獨立組網X2接口控制信令從候選小區列表篩選的目標更換節點,非獨立組網X2接口控制信令中的第二制式基站鄰區信息能夠使第一制式基站更準確有效的進行目標更換節點的判決與篩選,提高了節點的更換成功率,且由于減少了X2接口信令開銷,避免了無效的節點更換,大大提高了成功更換節點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節點更換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移動通信系統技術的迅速發展,LTE用戶業務量和數據吞吐量不斷增加,小區負荷的增加會影響用戶業務的性能指標,加上5G業務的迅速發展,UE(User Equipment,用戶設備)對數據吞吐量的要求會更加巨大,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降低小區的負荷,當系統的負荷增加到系統的警戒線時,就會導致系統的性能急劇變差甚至引起系統崩潰。
目前LTE基站的分布范圍廣、用戶多,為了控制成本且不影響4G用戶的體驗,NSA(Non-Standalone,非獨立組網)架構被廣泛應用。NSA架構下的雙連接場景添加的SN(Secondary Node,輔節點)可以分擔MN(Master Node,主節點)上UE的數據量,降低MN的負荷,提供更高的數據吞吐量,但是因為UE的移動性使得SN的信號質量也在不斷變化,故SN更換在雙連接場景下會時常發生,需要進行SN更換,SN更換是指給UE更換更優的SN,以提高用戶體驗。
但是,現有技術中更換SN存在成功率低,導致成功更換SN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更換SN存在成功率低,導致成功更換SN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節點更換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節點更換方法,該方法包括:
第一制式基站接收終端上報的測量報告,并根據測量報告和預設的排序規則生成候選小區列表;測量報告為終端根據第一制式基站下發的測量配置生成的報告;
第一制式基站根據候選小區列表和非獨立組網X2接口控制信令確定目標更換節點;其中,非獨立組網X2接口控制信令中攜帶了第二制式基站鄰區信息;
第一制式基站向第二制式基站發送更換請求,更換請求中包括目標更換節點。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制式基站根據候選小區列表和非獨立組網X2接口控制信令確定目標更換節點,包括:
第一制式基站從非獨立組網X2接口控制信令獲取第二制式基站鄰區信息字段;
根據第二制式基站鄰區信息字段,依次判斷候選小區列表中各小區是否為第二制式基站的鄰區;
將第一小區對應的第一制式基站確定為目標更換節點,第一小區為第一個確定為第二制式基站的鄰區的小區。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制式基站接收終端上報的測量報告,并根據測量報告和預設的排序規則生成候選小區列表,包括:
第一制式基站從測量報告中獲取所有鄰區小區的信息,生成測量小區列表;
第一制式基站根據預設的排序規則,對測量小區列表中所有小區進行排序,得到候選小區列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制式基站根據預設的排序規則,對測量小區列表中所有小區進行排序,包括:
第一制式基站從測量報告中獲取所有測量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未經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713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