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車身的前部結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856722.X | 申請日: | 2019-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65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許哲希;尹賢哲;趙善炯;姜贊求;牟鎮(zhèn)永;姜東昊;龍芝愛 | 申請(專利權)人: | 現(xiàn)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08 | 分類號: | B62D25/08;B62D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龍淳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身 前部 結構 |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輛的前部結構,其包括:第一前圍板,該第一前圍板在車輛的寬度方向上呈板狀延伸,其下端連接到前圍擋板的上端,其下端朝向車輛的前部彎曲并延伸到前擋風玻璃的下端后方;在車輛的寬度方向上呈板狀延伸的第二前圍板,其設置在第一前圍板下方,其上端向前延伸并連接到前擋風玻璃的下端,其下端連接到第一前圍板,并通過連接到第一前圍板的上端,而在前擋風玻璃的下端后方與第一前圍板一起形成在車輛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構件。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身的前部結構,該前部結構能夠確保碰撞剛度,能夠在車輛的底盤部件之間互不干擾的情況下安裝,并且即使在具有極短車輛前懸的小型移動裝置中前懸較短的情況下,也可改善車身和安裝件的剛度。
背景技術
近來,隨著自動駕駛車輛和電動車輛的發(fā)展,作為交通工具的車輛的概念和類型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根據(jù)客戶的這種需求,已經(jīng)開發(fā)出小型移動裝置作為小型交通工具。小型移動裝置是沒有發(fā)動機的電動車輛,因此它們被設計成減小發(fā)動機室的整體尺寸,以減少不必要的重量并提高燃油效率。
當發(fā)動機室的尺寸減小時,車輛的前部結構縮短,并且前懸也縮短,前懸是車輛前端和前軸中心之間的距離,并因此,車輛的重量減少。然而,如上所述,當前懸極大地縮短時,前部碰撞中的減震結構不足,并且沖擊的傳遞時間減少,因此,傳遞到內部的震動增加。因此,即使選擇減少前懸的設計,也需要相應地改變車身的前部結構以確保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水平的碰撞剛度。
以上作為本發(fā)明的相關技術提供的描述僅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背景,并且不應被解釋為包括在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相關技術中。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身的前部結構,該車身的前部結構能夠確保碰撞剛度,能夠在車輛的底盤部件之間互不干擾的情況下安裝,并且即使在具有極短的車輛前懸的小型移動裝置中前懸較短的情況下,也可提高車身和安裝件的剛度。
鑒于上述方面,一種車輛的前部結構可以包括:第一前圍板,其在車輛的寬度方向上呈板狀延伸,其具有連接到前圍擋板的上端的下端,其具有朝向車輛的前部彎曲并且延伸到前擋風玻璃的下端后方的上端;以及第二前圍板,其在車輛的寬度方向上呈板狀延伸,其設置在第一前圍板下方,其具有向前延伸并連接到前擋風玻璃下端的上端,其具有連接到第一前圍板的下端,并且通過連接到第一前圍板的上端,與第一前圍板一起在前擋風玻璃的下端后方形成在車輛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構件。
第一前圍板的上端可連接到第二前圍板的中部,并且第一前圍板和第二前圍板可在第一前圍板的中部和第二前圍板的中部之間彼此間隔開,以形成該構件。鼓風機開口可以形成在第一前圍板的一側,在與第二前圍板的接合處下方,穿過第一前圍板,并且可以使得外部空氣能夠流入車輛的空調系統(tǒng)。
前部結構可進一步包括:前柱內板,其具有板狀,其上部沿前擋風玻璃延伸,并且其下部沿前圍擋板延伸,其中,可在第一前圍板的兩端形成朝向車輛前部彎曲的第一凸緣,并且可在第二前圍板的兩端形成朝向車輛前部彎曲的第二凸緣,前柱內板可通過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連接到由第一前圍板和第二前圍板形成的構件的側端。
前柱內板可具有環(huán)形板狀,并可沿車門的邊緣延伸,以封閉由第一前圍板和第二前圍板形成的構件的開口側端。前部結構可進一步包括:減震器座,其設置在前擋風玻璃的下端后方,其中第二前圍板可設置在減震器座的上方。減震器座可設置在前擋風玻璃下端后方的車輛的兩側,并且位于兩側的減震器座可通過橫梁連接。
此外,保護板可連接到減震器座和橫梁的側端,并且保護板的后端可連接到前柱內板。第二前圍板的前部可通過向內凹進而形成安裝空間,車窗雨刮器電動機可設置在安裝空間中,并且車窗雨刮器電動機可安裝在第二前圍板上。車窗雨刮器電動機可直接安裝在由第一前圍板和第二前圍板形成的構件上。
根據(jù)車身的前部結構,其能夠確保碰撞剛度,從而在車輛的底盤部件之間互不干擾的情況下安裝,并且即使在具有極短車輛前懸的小型移動裝置中前懸較短的情況下,也可提高車身和安裝件的剛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現(xiàn)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jīng)現(xiàn)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5672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車體
- 下一篇:信息處理方法、裝置、存儲介質以及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