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特征分類的跌倒類型及傷害部位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853809.1 | 申請日: | 2019-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595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勇國;楊尚明;李巧勤;陶文元;王志華;姜珊;傅翀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11246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馬超前 |
| 地址: | 610054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跌倒 跌倒檢測 類別判斷 隨機森林 準確率 檢測技術領域 預處理 傳感器數據 傳感器系統 歸一化處理 陀螺儀數據 主成分分析 部位檢測 電子信息 方向判別 加速度計 檢測結果 頻域特征 數據獲取 特征分類 特征篩選 檢測 傷害 時域 穿戴 匹配 采集 驗證 發現 研究 | ||
1.一種基于特征分類的跌倒類型及傷害部位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特征分類的跌倒類型及傷害部位檢測方法包括:
步驟一,基于穿戴式傳感器系統收集的用戶加速度計、陀螺儀數據;
步驟二,對采集的傳感器數據進行數值歸一化處理;
步驟三,對預處理后的數據獲取時域及頻域特征;
步驟四,采用主成分分析進行特征篩選;
步驟五,建立基于隨機森林的跌倒檢測模型,進行跌倒檢測及跌倒類別判斷;
步驟六,根據跌倒類別判斷匹配跌倒傷害部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分類的跌倒類型及傷害部位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基于穿戴式傳感器系統收集的用戶加速度計、陀螺儀數據包括:
(1)使用一個包含慣性測量單元IMU的可穿戴傳感器采集用戶數據,IMU可測量日常動作中三軸加速度、三軸角速度;
(2)傳感器放置在腰部,具體為髖骨身體前側正中位置;
(3)動作類別標簽:動作分為側向跌倒、前向跌倒、后向跌倒及日常活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分類的跌倒類型及傷害部位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對采集的傳感器數據進行數值歸一化處理包括:
信號數值歸一化,將數據映射到0~1;采用線性函數歸一化方法,轉換函數如下:
其中max為樣本數據的最大值,min為樣本數據的最小值;r是原始的傳感器信號數據,R*是歸一化后的結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分類的跌倒類型及傷害部位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對預處理后的數據獲取時域及頻域特征包括:
特征數據的獲取:為了實現基于傳感器數據的跌倒檢測,從預處理后的數據信號中,通過滑動窗口提取以跌倒數據峰值為中心的2秒的數據,提取加速度計、陀螺儀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標準差、方差、中位數、信號能量、四分之一中位數、四分之三中位數、四分位數、頻域信號偏度、頻域信號峰值12類特征數據;傳感器數據包含加速度及陀螺儀數據,獲得共24項特征數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分類的跌倒類型及傷害部位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中采用主成分分析進行特征篩選包括:
跌倒特定類型識別中,從提取的多個特征向量,通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篩選特征前n個特征,其中n值根據實驗結果,選擇前6項;
求特征x(i)的n維的主成分其實就是求樣本集的協方差矩陣的前n個特征值對應特征向量矩陣W,然后對于每個特征x(i),做如下變換z(i)=WTx(i),達到降維的目的,過程如下:
1)對所有的特征進行中心化:其中m為特征數量;
2)計算樣本的協方差矩陣;
3)對協方差矩陣進行特征值分解;
4)取出最大的n個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w1,w2,...,wn),將所有的特征向量標準化后,組成特征向量矩陣W;
5)對樣本集中的每一個特征x(i),轉化為新的特征z(i)=WTx(i);
6)得到特征篩選后的特征集z=(z(1),z(2),...,z(m));
具有m維特征的跌倒及日常動作訓練數據,可以通過前n維樣本集z=(z(1),z(2),...,z(n))表示;通過實驗結果決策,選擇6種特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5380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