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交流道岔自動開閉器的故障檢測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853310.0 | 申請日: | 2019-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466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2 |
| 發明(設計)人: | 包峰;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B61L5/06;B61L2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專卓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彭銳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豐臺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交流 道岔 自動 開閉 故障 檢測 方法 系統 | ||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交流道岔自動開閉器的故障檢測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包括:獲取自動開閉器的動接點從轉動靜接點轉換到表示靜接點所用的轉換時間;根據預設時間段內所述轉換時間的變化趨勢及標準差,確定動接點打入轉動靜接點的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根據所述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對道岔進行故障預測。以此方式,可以及時地發現或者提前預測到道岔不能轉動或者失表示,避免定期維護所浪費的人力、物力。
技術領域
本公開的實施例一般涉及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并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交流道岔自動開閉器的故障檢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軌道交通中,道岔實現了列車從一股道轉到另外一股道的功能。道岔是軌道交通中的安全苛求系統,沒有冗余系統。所以保證道岔的功能完成是軌道交通日常維護中的重要工作內容。道岔由轉轍機搬動,在轉轍機中自動開閉器實現了道岔轉動功能和表示功能的切換。自動開閉器具有4組靜節點和2組動接點,其中靜節點組1,3實現了定位和反位表示的功能,靜接點組2,4實現了轉動的功能。根據聯鎖的命令,接通轉動節點組,實現轉轍機轉動,轉動到位后,接通靜接點組,實現表示的功能。
動接點組接點打入靜節點組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打入表示靜接點組過深,則可能造成道岔不能轉動;如果打入轉動靜接點組過深,則可能造成失表示,這兩種故障都會影響正常的行車。
自動開閉器打入深度是道岔日常維護的重要內容,但是目前沒有能夠在線監測的系統和方法,只能通過定期的計劃性維護,使用缺口檢查尺等工具進行維護。
發明內容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交流道岔自動開閉器的故障檢測方案。
在本公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交流道岔自動開閉器的故障檢測方法,包括:獲取自動開閉器的動接點從轉動靜接點轉換到表示靜接點所用的轉換時間,并獲取預設時間內所述轉換時間的變化趨勢及標準差;根據所述變化趨勢和所述標準差,確定所述動接點打入靜接點的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根據所述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預測道岔是否會發生故障。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獲取自動開閉器的動接點從轉動靜接點轉換到表示靜接點所用的轉換時間,包括:在所述動接點從轉動靜接點轉換到表示靜接點的過程中,檢測交流道岔的A相電流和/或B相電流;獲取所述A相電流和/或所述B相電流為0的時間段,作為所述轉換時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獲取所述A相電流和/或所述B相電流為0的時間段,包括:獲取所述A相電流和/或所述B相電流為0時的采樣點數;根據所述采樣點數確定電流為0的時間段,作為所述轉換時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根據所述變化趨勢和所述標準差,確定所述動接點打入靜接點的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包括:根據所述標準差判斷所述變化趨勢的離散度;若所述離散度小于離散度閾值,則將所述轉換時間的所述變換趨勢對應為所述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將所述轉換時間的所述變換趨勢對應為所述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包括:將所述轉換時間的所述變化趨勢中每一時間點均對應為一個所述打入深度;根據多個所述打入深度確定所述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
在本公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交流道岔自動開閉器的故障檢測系統,包括:獲取模塊,用于獲取自動開閉器的動接點從轉動靜接點轉換到表示靜接點所用的轉換時間,并獲取預設時間內所述轉換時間的變化趨勢及標準差;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變化趨勢和所述標準差,確定所述動接點打入靜接點的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預測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打入深度的變化趨勢預測道岔是否會發生故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533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