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于大直徑回風井的除霧降塵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839672.4 | 申請日: | 2019-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291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賈敏濤;李孜軍;余力;任甲澤;華紹廣;王爽;居偉偉;吳冷峻;周偉;魯智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華唯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5/04 | 分類號: | E21F5/04;E21F5/20;B03C3/017;B03C3/16 |
| 代理公司: | 馬鞍山市金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發;奚志鵬 |
| 地址: | 410012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于 直徑 回風 降塵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于大直徑回風井的除霧降塵系統,采用的電離降塵除霧系統包括自上而下豎向垂直布置在回風井(11)的井筒圓心位置的中心陰極電暈線(4)及沿回風井(11)壁面一周布置的絕緣陶瓷磚(7)、沿絕緣陶瓷磚(7)壁面一周布置的陽極粉塵水霧捕集極板(6),在中心陰極電暈線(4)與陽極粉塵水霧捕集極板(6)之間沿徑向等間距環形交替布置中間陽極粉塵水霧捕集極板(6’)、中間陰極電暈線(4’);噴淋沖洗系統是由外環形供水管(9)、外環噴頭(8)、內環形供水管(9’)、內環噴頭(8’)構成。本發明集回風井除霧和降塵功能為一體,結構簡單,既能有效捕集回風井外排污風的粉塵和白色“煙”狀水蒸氣,達到污染物零排放,節約能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下礦山回風井除塵、除霧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礦山回風井外排污風降塵、高濕空氣冷凝水除濕系統,特別適用于直徑大于4m的大直徑回風井除霧降塵。
背景技術
地下礦山回風井承擔著排出井下高溫高濕含塵污風的作用,污風通過回風井排出地表后隨著溫度和壓力的急劇釋放,空氣快速達到飽和狀態后“吐水”冷凝形成濃密的白霧,回風井污風速度高,可以在井口上方形成數十米形似“煙囪”的濃霧,視覺影響范圍超過幾公里,讓周邊居民產生不安心里。同時,大量粉塵也一同外排至大氣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人們對于自身周邊污染源的關注不斷增強。礦山周邊居民向環保部門投訴、去礦山企業維權事件時有發生,回風井外排污風既破壞了環境,又損害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形象。
根據相關文獻檢索,發明專利《地下礦山回風井高溫飽和風流除濕裝置及方法》(CN201710144136.3)介紹了一種地下礦山回風井高溫飽和風流冷凝結露、避免在井口產生“白色煙霧”現象的除濕裝置及方法。但經過進一步分析,該方案存在以下缺點:
1)在地表設置風道形成除濕區,除濕區安裝過濾網,在井口形成了較大通風系統局部阻力,通風能耗增加10%以上;
2)過濾網除濕效率低,白色濃霧可以減弱,但難以完全去除;
3)回風井風速高(10~15m/s),濕式降塵效率偏低,外排粉塵濃度仍然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地下礦山回風井外排污風粉塵濃度高,飽和空氣形成井口白色濃霧現象,以及現有技術方案存在著增加通風系統能耗、降塵除濕效率低、除霧效果差等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管理方便、降塵除霧效率高且不增加通風系統阻力的適于大直徑回風井的除霧降塵系統,用于深井高溫高濕地下礦山和高粉塵濃度地下礦山,可以消除高濕空氣外排至地表后遇冷產生的白色濃霧,降低回風井外排污風的粉塵濃度,又不增加通風系統阻力。
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本發明一種適于大直徑回風井的除霧降塵系統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華唯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中南大學;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華唯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3967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露天礦山用移動式除塵車
- 下一篇:一種直塞式一體化瓦斯抽采裝置及抽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