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鹽堿地改良的水稻專用微生物肥料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838043.X | 申請日: | 2019-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4231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均華;趙夫濤;朱練峰;曹小闖;朱春權;金千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稻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淵琪 |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生物肥料 鹽堿地改良 水稻 微生物菌劑 肥料技術領域 熒光假單胞菌 功能微生物 甲基環丙烯 質量百分比 乳酸桿菌 水稻根際 碳納米管 芽孢桿菌 元素營養 根瘤菌 耐鹽性 鹽堿地 耐鹽 外源 微域 發酵 肥料 改良 化肥 | ||
一種鹽堿地改良的水稻專用微生物肥料,屬于肥料技術領域。該肥料包括以下質量百分比含量的組分:微生物菌劑70%~80%,元素營養劑8%~20%,碳納米管2%~10%,1?甲基環丙烯2%~6%;所述微生物菌劑由熒光假單胞菌、耐鹽慢生芽孢桿菌、木壘中間根瘤菌和乳酸桿菌發酵得到。上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的水稻專用微生物肥料,設計合理,該方法通過外源功能微生物介入對水稻根際微域,既可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又提高了鹽堿地的改良效果,提高了水稻的耐鹽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肥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鹽堿地改良的水稻專用微生物肥料。
背景技術
我國鹽堿土耕地面積760萬公頃,其中約660萬公頃鹽漬土和100萬公頃堿化土壤。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華東、華南及沿海地區鹽堿化土壤約占全國鹽堿化土壤的15%,地下水礦化度大于10g/L(最高達50g/L),鹽分含量一般在0.4%以上,主要鹽分為Cl-,成為當地水稻產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水稻在谷類作物中對鹽脅迫響應最為敏感,鹽度閾值為3dS/m,超過閾值每增加1dS/m產量減少12%。土壤鹽分脅迫引起的滲透脅迫、氧化脅迫及離子脅迫,可對土壤微生物種群結構、數量、活性等產生毒害效應,影響到土壤養分轉化及養分向水稻體內的遷移運轉。鹽堿地土壤和水稻生產力受到土壤養分有效性的限制。提高鹽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提升鹽漬土壤養分供應潛力,改良水稻根系及光合能力,提高水稻對養分的吸收利用,對保證鹽堿地水稻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
研發適宜于鹽堿地改良的水稻專用微生物肥料,提高鹽漬土壤微生物活性,促進稻田土壤養分循環專利,提高土壤養分供應潛力及水稻養分吸收能力,可為鹽堿地土壤資源高效利用及提升鹽堿地水稻產量潛力提供技術支持。現有技術中也有一些鹽堿地改良的微生物制劑,如公開號為CN 105062930 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鹽堿地改良用微生物制劑及其應用方法,該鹽堿地改良用微生物制劑的原料包括以下成份:由1 份地衣芽孢桿菌、1 份產朊假絲酵母和2 份植物乳酸菌混合組成的復合菌液,污水處理廠含水率80%左右的污泥,干燥稻草秸稈;公開號為CN 106699451 A的中國發明專利,也公開了一種鹽堿地改良用生物制劑及其制備方法,該鹽堿地改良用生物制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組分和含量制得:腐殖酸 5~20%、城市污水廠污泥 60~90%、微生物制劑 5~20%;所述微生物制劑包括高溫好氧菌、乳酸菌、解鉀菌和解磷菌;又如公開號為CN 102344812 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改良鹽堿地的微生物制劑,包括以下各組分:吸附有復合微生物液體制劑的有機混合物、腐熟的有機物、巨大芽孢桿菌(
關于鹽堿地改良上的微生物肥料普遍采用常規菌種復配,但未見對耐鹽細菌及相關納米材料的耦合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本發明在充分發揮耐鹽細菌的前提下,添加1-甲基環丙烯及碳納米管等,制備出高效綠色環保的鹽堿地改良的水稻專用微生物肥料。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申請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鹽堿地改良的水稻專用微生物肥料的技術方案。該方法通過外源功能微生物介入對水稻根際微域,既可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又提高了鹽堿地的改良效果,提高了水稻的耐鹽性。
所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的水稻專用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質量百分比含量的組分:微生物菌劑70%~80%,元素營養劑8%~20%,碳納米管2%~10%,1-甲基環丙烯2%~6%;所述微生物菌劑由熒光假單胞菌、耐鹽慢生芽孢桿菌、木壘中間根瘤菌和乳酸桿菌發酵得到。
所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的水稻專用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質量百分比含量的組分:微生物菌劑72%~78%,元素營養劑10%~18%,碳納米管4%~8%,1-甲基環丙烯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稻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稻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3804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富硒蚯蚓糞生物農作物有機肥及應用
- 下一篇:一種果園綠肥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