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831489.X | 申請日: | 2019-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701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宇清;楊欣;李冉冉;潘志娟;王國和;張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F8/14 | 分類號: | D01F8/14;D01F8/12;D01F8/10;D01F1/10;C08L67/02;C08L25/12;C08L27/18;C08L23/20;C08K3/38;G02B6/02;D01D5/34;D01D5/088;D01D5/098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向亞蘭 |
| 地址: | 215137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合物 光纖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光纖包括芯層、設置于所述芯層外周的皮層,所述芯層的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皮層的材料為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和/或透明尼龍,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通過如下方法制備而得: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苯乙烯丙烯腈、聚4-甲基-1-戊烯、聚四氟乙烯和氧化硼混合、熔融擠出而制成,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全光線透過率為88%-90%、折射率為1.40-1.44;
所述透明尼龍的全光線透過率為90%-92%、折射率為1.42-1.45;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折射率為1.48-1.50,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折射率與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折射率的差值占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折射率的百分含量為3%-6%,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折射率與所述透明尼龍的折射率的差值占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折射率的百分含量為3%-6%;
所述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芯層的材料與所述皮層的材料分別進行干燥處理;
(2)將步驟(1)處理后的所述芯層的材料與所述皮層的材料分別加入雙螺桿熔融紡絲機的兩個螺桿中經噴絲板在真空條件下擠出,制成粗品;
(3)將所得的所述粗品經水冷,再經不同速度的牽伸輥牽伸,制成所述聚合物光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當所述皮層的材料為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時,設定所述皮層的材料所在的螺桿后區溫度為270-275℃,前區溫度為275-280℃,箱體溫度為280-285℃;當所述皮層的材料為透明尼龍時,設定所述皮層的材料所在的螺桿后區溫度為220-225℃,前區溫度為225-230℃,箱體溫度為225-23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設定所述芯層的材料所在的螺桿后區溫度為230-235℃,前區溫度為235-240℃,箱體溫度為235-24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當所述皮層的材料為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時,設定所述噴絲板的溫度為280-285℃;當所述皮層的材料為透明尼龍時,設定所述噴絲板的溫度為225-23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水冷的溫度為50-6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牽伸輥牽伸后的牽伸比為1∶1.5-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制備過程中,所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述苯乙烯丙烯腈、所述聚4-甲基-1-戊烯、所述聚四氟乙烯和所述氧化硼的投料質量比為1∶0.015-0.045∶0.025-0.056∶0.015-0.035∶0.025-0.045。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制備過程中,所述熔融擠出采用螺桿擠出機進行,熔融擠出的溫度為:一區275~280℃,二區280-285℃,三區285-290℃,箱體溫度285-290℃,模頭溫度285-290℃。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ISO1133標準在280℃條件下、載荷37.3N時測定的熔融指數為55-61g/10min;和/或,所述透明尼龍以ISO1133標準在230℃條件下、載荷37.3N時測定的熔融指數為20-26g/10min;和/或,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ISO1133標準在230℃條件下、載荷37.3N時測定的熔融指數為13-15g/10min。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光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折射率與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折射率的差值占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折射率的百分含量為3.3%-5.5%,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折射率與所述透明尼龍的折射率的差值占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折射率的百分含量為3.3%-5.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3148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