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強效脫氮的污水處理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823662.1 | 申請日: | 2019-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836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梁淑軒;鄧浩偉;仝恩從;秦哲;趙春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域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 地址: | 071002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強效 污水處理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強效脫氮的污水處理系統及方法,其系統包括依次連通的原水箱、第一曝氣池、第一沉淀池、厭氧池、缺氧池、第二曝氣池、后置缺氧池、第三曝氣池以及第二沉淀池;在第一曝氣池與第一沉淀池的底部之間設有第一污泥回流管;在厭氧池與第二沉淀池的底部之間設有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缺氧池配置有加藥箱,在所述加藥箱與缺氧池之間這有加藥管和加藥泵;所述第二曝氣池分為三段區域,在第二曝氣池的第三段區域底部與缺氧池底部之間設有硝化液回流管。本發明相比A2O+AO工藝脫氮能力提高60%~70%,有效提高了系統的脫氮能力,實現出水TN低于5mg/L,滿足了地表Ⅳ類水排放標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強效脫氮的污水處理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重點區域污水廠出水排放標準大多執行一級A標準,但是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對污水廠的出水標準要求也將提升到地表Ⅳ類,這就需要將出水總氮(TN)從低于15mg/L降到5mg/L。傳統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通常采用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氧化溝、AB法、A2/O法、A/O法及其變形工藝等。污水廠提標改造的工藝選擇不僅關系到污水處理效果,還會影響到工程的投資、運行、費用和管理等方面,因此,生化處理工藝的選擇尤為重要。
目前A2/O工藝及其變形工藝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常用的脫氮除磷工藝,但是由于該工藝回流污泥全部進入厭氧段,這就將大量硝酸鹽帶入厭氧池,破壞厭氧環境,不利于厭氧區聚磷菌厭氧充分釋磷,導致除磷效果不好。同樣,若回流污泥中硝酸鹽含量減少,改善了厭氧池環境,除磷效果較好,但是由于硝酸鹽不能充分反硝化,導致脫氮效果變差。所以A2/O工藝在脫氮除磷方面不能同時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要想保持良好除磷效果的同時,提高脫氮效果,就需要對現有A2/O及其變形工藝進行提標改造,使得出水TN達到地表Ⅳ類標準,因此,研究一種能夠在現有污水處理系統及工藝基礎上進行改良的、脫氮除磷效果好且改造成本低的污水處理系統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強效脫氮的污水處理系統及方法,以解決現有系統無法兼顧脫氮除磷效果,出水總氮只能達到一級A標準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強效脫氮的污水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通的原水箱、第一曝氣池、第一沉淀池、厭氧池、缺氧池、第二曝氣池、后置缺氧池、第三曝氣池以及第二沉淀池;
所述原水箱通過進水管與所述第一曝氣池相連,在進水管上設有進水泵;在第一曝氣池與第一沉淀池的底部之間設有第一污泥回流管,在第一污泥回流管上設有第一污泥回流泵;在厭氧池與第二沉淀池的底部之間設有第二污泥回流管,在第二污泥回流管上設有第二污泥回流泵;
所述缺氧池配置有加藥箱,在所述加藥箱與缺氧池之間設有加藥管和加藥泵;所述第二曝氣池分為三段區域,在第二曝氣池的第三段區域底部與缺氧池底部之間設有硝化液回流管,在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上設有硝化液回流泵;
所述第一曝氣池、第二曝氣池和第三曝氣池均設有曝氣裝置,所述曝氣裝置包括鼓風機、進氣管、設于進氣管上的氣體流量控制器以及設于各曝氣池內的曝氣頭;所述第一曝氣池、厭氧池、缺氧池以及后置缺氧池均設有攪拌裝置,所述原水箱、厭氧池、缺氧池和后置缺氧池內均設有污水推流器;在所述進水管、加藥管和硝化液回流管上均設有液體流量控制器和管路閥門。
所述原水箱底部安裝有攪拌裝置,各個反應池的底部側壁均設有排水管口,各排水管口通過支管與總排水管相連,各個支管和總排水管上均設有管路閥門。
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均為豎流式沉淀池,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底部均設有污泥回流管口和排泥管口,污泥回流管口和排泥管口各自通過管路閥門控制開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大學,未經河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2366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