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鈑金部件總成的隔聲性能預測方法及預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791569.7 | 申請日: | 2019-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4704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蔡海波;劉從光;楊亮;萬玉平;張思文;馬壯壯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G01M13/00;G01N29/11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唐錫嬌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部件 總成 性能 預測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帶堵件的汽車鈑金部件總成的隔聲性能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對開設有與第j待測堵件相匹配的通孔的第j板件的隔聲性能進行測試,得到第j板件的聲傳遞損失TL1j;對所述通孔內裝配有第j待測堵件的第j板件的隔聲性能進行測試,得到裝配有第j待測堵件的第j板件的聲傳遞損失TL2j;利用公式:ILj=TL2j-TL1j,計算得到第j待測堵件的聲傳遞損失ILj;其中,所述第j板件為與待預測鈑金部件總成的材質、厚度相同的鈑金件,j=1,2,…,m,m表示待預測鈑金部件總成所使用的堵件種類數量,m≤n,n既表示待預測鈑金部件總成所使用的堵件數量,又表示待預測鈑金部件總成上的堵件裝配孔的開孔數量;
再次進行測試和計算,直至將m個不同種類的待測堵件測完,得到m個不同種類的待測堵件的聲傳遞損失IL1~ILm;
利用所述的聲傳遞損失IL1~ILm對剩余的n-m個待測堵件的聲傳遞損失進行匹配設置,將相同種類的待測堵件的聲傳遞損失設置為相同,得到與n-m個待測堵件一一對應的聲傳遞損失ILm+1~ILn;
對無開孔板件的隔聲性能進行測試,得到無開孔板件的聲傳遞損失TL1;其中,所述無開孔板件為與待預測鈑金部件總成的材質、厚度相同的鈑金件;
利用公式:計算得到待預測鈑金部件總成的聲傳遞損失TL總;其中,γi表示待預測鈑金部件總成上的第i個堵件裝配孔的開孔率,Ai表示第i個堵件裝配孔的表面積,A總表示待預測鈑金部件總成的表面積。
2.一種帶堵件的汽車鈑金部件總成的隔聲性能預測裝置,用于實現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聲性能預測方法,包括測試儀(8)、混響室(1)、消聲室(6)、位于混響室(1)與消聲室(6)之間的隔聲墻(2)、位于混響室(1)內的球形聲源(10)和麥克風(12)以及位于消聲室(6)內的聲強探頭(7),球形聲源(10)通過功放(9)與測試儀(8)電連接,測試儀通過功放控制球形聲源發聲,麥克風(12)與測試儀(8)電連接,將采集的混響室內的聲壓信號發送給測試儀處理,聲強探頭(7)與測試儀(8)電連接,將采集的消聲室內的聲強信號發送給測試儀處理;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板件夾具(3)、無開孔板件、m個不同種類的待測堵件和m塊開孔板件,每塊開孔板件上都開設有一個通孔,m個通孔分別與m個不同種類的待測堵件相匹配,m個不同種類的待測堵件能分別裝配在m塊開孔板件上,m塊開孔板件能分別通過板件夾具(3)固定在隔聲墻(2)上,無開孔板件能通過板件夾具(3)固定在隔聲墻(2)上;其中,m個不同種類的待測堵件分別被定義為第1待測堵件至第m待測堵件,m塊開孔板件分別被定義為第1板件至第m板件,無開孔板件和m塊開孔板件都為與待預測鈑金部件總成的材質、厚度相同的鈑金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堵件的汽車鈑金部件總成的隔聲性能預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塊開孔板件上與板件夾具(3)配合的部位都粘貼有密封條,所述無開孔板件上與板件夾具(3)配合的部位粘貼有密封條。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帶堵件的汽車鈑金部件總成的隔聲性能預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響室(1)的地面中心放置有旋轉支架(11),所述麥克風(12)固定在旋轉支架(11)的連桿末端且沿水平面傾斜設定角度,麥克風(12)能在所述連桿的帶動下旋轉,以拾取混響室(1)內的聲壓信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堵件的汽車鈑金部件總成的隔聲性能預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支架(11)的高度為1.5m,所述連桿的長度為1.0m,麥克風(12)的旋轉軌跡的最低點離地距離為1.2m、最高點離地距離為1.8m,麥克風(12)的旋轉軌跡與測試樣件表面之間的距離均大于1.0m、與混響室墻面之間的距離均大于1.0m;所述聲強探頭(7)與測試樣件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為2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91569.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