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龍蝦大規格育種選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783419.1 | 申請日: | 2019-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671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5 |
| 發明(設計)人: | 管衛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59 | 分類號: | 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劉宗磊 |
| 地址: | 2013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養殖塘 親本 早熟 蝦苗 人工繁殖 育種選育 小龍蝦 培育 選擇育種 放養 育種 水質 生產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龍蝦大規格育種選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S1、選擇育種單元,每個育種單元包括若干個養殖塘口;S2、調節養殖塘口的水質;S3、在養殖塘口內培育第一代親本;S4、對第一代親本進行蝦種選育,每年5月份促進人工繁殖一次獲得早熟苗,將所述早熟苗作為親本放置在稻蝦共作模式的早熟苗養殖塘口中進行培育;當年9月份對第一代親本再次促進人工繁殖一次獲得晚熟苗,將所述晚熟苗作為親本放置在稻蝦共作模式的晚熟苗養殖塘口中進行培育;S5、將早熟苗養殖塘口和晚熟苗養殖塘口中的蝦種進行規格測定,達到設定要求的作為蝦苗單獨進行放養。本發明不僅能提高了蝦苗產量和質量,而且還降低了蝦苗生產的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品種育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小龍蝦大規格育種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克氏原螯蝦種群的優良經濟性狀已逐步發生退化,出現養成個體重量小、抵抗性差、個體繁殖量少、商品價值低等問題。其中,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捕大留小的銷售習慣,更是致使克氏原螯蝦種嚴重退化,形成了俗稱的“鐵殼”或者“老頭蝦”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龍蝦只有一個種,但不同地方的自然種群存在一些差異,比如在江蘇,洪澤湖水系的小龍蝦個體要比長江水系的小龍蝦要小。全國各地的小龍蝦收集到一起,然后進行雜交試驗,最終選育出具有個體大、個體狀、抗病性強等特點的小龍蝦。
應加強對小龍蝦野生資源的保護,在小龍蝦良種選育和優質苗種規模化繁育中,應借鑒魚類模式,根據小龍蝦經常脫殼、發育不同步、抱卵量少、壽命短等特點,來加強小龍蝦的良種選育;同時,在優質苗種規模化繁育問題上,人工繁育和人工增值兩種方案應同步進行。
其實小龍蝦種質退化,主要是和小龍蝦生態繁育相關,生態繁育就是充分利用蝦稻共作的稻田(在養殖小龍蝦的稻田中種植一季中稻)。這種繁育模式可以在3至4月收獲一批蝦苗(去年8-9月份交配的群體),4至5月收獲第一批商品蝦,8至9月收獲第二批商品蝦或種蝦。但是實際上4-5月還繁殖一次,這兩個批次如果沒有分清楚,就難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大規格苗種的選擇。
區分兩個批次的主體繁殖,這種繁育模式與普通繁殖模式相比,不僅提高了蝦苗產量,還降低了蝦苗生產的成本。以為規格過小的蝦殘留在稻田,是長期近期繁殖所致,有人認為近親繁殖致種族退化是假象,但絕對不是導致小龍蝦質量下降的主因,生態環境變差和兩個批次苗種混合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小龍蝦大規格育種選育方法。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本發明提供的小龍蝦大規格育種選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S1、選擇育種單元,每個育種單元包括若干個養殖塘口;
S2、調節養殖塘口的水質;
S3、在養殖塘口內培育第一代親本;
S4、對第一代親本進行蝦種選育,每年5月份促進人工繁殖一次獲得早熟苗,將所述早熟苗作為親本放置在稻蝦共作模式的早熟苗養殖塘口中進行培育;當年9月份對第一代親本再次促進人工繁殖一次獲得晚熟苗,將所述晚熟苗作為親本放置在稻蝦共作模式的晚熟苗養殖塘口中進行培育;
S5、將早熟苗養殖塘口和晚熟苗養殖塘口中的蝦種進行規格測定,達到設定要求的作為蝦苗單獨進行放養。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1中,所述育種單元的面積為200畝以上,所述養殖塘口的面積為20-30畝。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2中,調節養殖塘口的水質包括:
S21、在養殖塘口內用生石灰清塘消毒10天之后栽種水草,并使水草分布呈井字型,所述水草分布的面積占所述養殖塘口面積的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洋大學,未經上海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834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